
本报8月19日讯(见习记者 李飞鸿) “现在社会上,一方面有很多空巢老人,他们有房子但是没有人陪伴;另一方面,一些年轻人来到大城市求职无处落脚。我们就想到通过一个网站将两者结合起来……”近日,在北京“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分享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管理专业2012级学生郑杰谈起自己的项目,显得笃定、自信。据悉,郑杰的“晨夕相约”项目进入“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前20强。拿到1万元扶持资金的郑杰,现在正在为开学后项目落地做准备。
郑杰1992年出生,在同年级的学生里,算是“大龄”了。他从小就特别能够理解别人,每当看到弱势群体,就会主动去帮助他们。“上了大学 ,我就只参加了一个社团就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随着做志愿活动的增多,我发现越来越有意义。”
每到周末,郑杰会和同伴一起到附近的“失独老人”和“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患者)家中做义工。一位同伴想居住在老人家中通过对其进行照料而减免房租的想法触动了郑杰,经过思考和调查,从产生创意到“晨夕相约”成立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
郑杰说:“当时我们的指导老师觉得这个项目创新性很强,可行性也不错,就推荐我们参加创业大赛。”记者从“晨夕相约”项目指导老师李峰弼那里了解到,2014年“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新增了公益创业赛,很适合郑杰他们的项目参加。
经过层层挑选,“晨夕相约”项目获得了公益创业赛山东省银奖。郑杰说:“得到银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不过遗憾的是,银奖没有奖金,资金缺乏是我们项目实现落地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就在这时郑杰得到消息,“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在北京举行。“这个活动是自愿报名的,如果项目进入前20强,就能得到扶持资金。”郑杰告诉记者,经过努力,“晨夕相约”从全国350多个优秀公益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跻身前20强,并获得了1万元的扶持资金。
如何获得空巢老人的信息并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郑杰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晨夕相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不会直接联系空巢老人,大部分空巢老人、特别是失独老人心理比较压抑,很容易产生误会。所以对于空巢老人,我们通常是等着他们联系我们,我们只会有针对性地联系几家。”据郑杰介绍,“晨夕相约”项目初期,已经通过论坛、微信平台等手段试运行,目前拥有七位空巢老人房源信息,累计咨询量42次,最终有两位达成协议。“根据后期对这两个案例的跟踪调查,老人与租客均表示满意。”
郑杰表示想联合各大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借助高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和周边空巢老人建立深度联系,在得到老人们信任的基础上,推广他们的项目。据郑杰介绍,在项目前期调查中,空巢老人和子女最大的顾虑就是安全问题。“下一步我们会尝试和政府以及慈善机构达成协议,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信任保障。对于入住者我们也将进行信息登记,并打算联合公安系统备案。”郑杰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团队将对老人实行每月回访制度,如果对租客不满意,将终止双方租住合约。
郑杰表示项目后期计划建立“晨夕之家”同城租房网站,通过刚需群体获得爱心基金,运营网络平台投放广告获取广告费用。郑杰对“晨夕相约”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公益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
《半岛都市报》(2014年8月20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