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访过程中(通讯员 蔡生娟 摄)

开展调研(通讯员 胡锦程 摄)

支教过程中与浙大团队交流(通讯员 蔡生娟 摄)
齐鲁网8月20日讯(记者 满倩 通讯员 胡锦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春晖实践队,日前在贵州省湄潭县开展了“大学生延续性短期支教社会认同度”的调研活动。
家长受教育水平影响短期支教认同度
调研过程中,队员前往湄潭县的湄江镇、洗马乡、复兴镇等七个乡镇,通过问卷调查、家庭走访和专人采访体验等研究方法开展调研,共计走访群众420余人,获取有效问卷200余份。
据调查结果显示, 83.25%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支教,认为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此外,短期支教认同度与父母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其他(未接受教育)支教地固定的助学活动持赞同态度的比例为:84.62%、69.57%、52.54%、52.94%、100%。
短期支教伤害心灵?孩子并不排斥
针对社会对短期支教的质疑,实践队还对受教学生进行了调查。
几乎100%的学生愿意接受支教,他们根本没有排斥支教的意思。80.4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老师有丰富的阅历,63.04%的学生认为课内知识可以得到深化,97.82%的学生认为接受支教后学习动力更足或者课外知识得到扩展。但同时也有不满意的方面,84.78%的受教学生希望支教时间能越长越好。
短期支教还需扎扎实实办
据了解,在湄潭当地开展短期支教的还有浙江大学,湄潭县作为浙大西迁故地,浙江大学每年都会组织支教团队反哺第二故乡——湄潭。
此次,春晖实践队与在洗马乡胜利小学支教的浙大支教团进行了交流。浙大带队辅导员认为,短期支教本身出发点很好,山区群众都很欢迎支教。但同时,一定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支教活动,为贫困山区孩子带来切实的帮助。
在此问题上,同在湄潭支教的另一只春晖贵州支教队队长乔世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参加短期支教的同学,应该沉下心来,怀着一颗真挚的心,踏踏实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调研,反馈给各支教队,努力优化短期支教的结构,改进支教形式,在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为山区儿童提供最有效的帮助。”调研队队长胡锦程这样说道。
齐鲁网(201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