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7、26支教队员出发前的合影

谭祥旭,绰号狗蛋,四岁,未读书,是我们狗子班的一员,也是我们所有学生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可爱、天真,因为他我意外的得到了一个外号:超级大奶爸。

王烈佳,五年级,懂事、文静,或许是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不怎么喜欢说话但很坚强,有眼疾,梦想拥有一套校服、一辆自行车。

周厚胜(右一)、赵宪普(右二)、李胜超(左二)、简杰一扬(左一)
赵宪普,初一,人称菜谱,热情、直爽、帅气、上课积极,但偶尔贪玩,曾经弄哭过一个女生,热情邀请我去他家住,最后我去他拜访了他家。送了我一个象征友情的戒指,还说等他家玉米熟了给我带一点过来,有几天他经常去我休息的地方找我玩,然后骑着电车把我送到了教室。
李胜超,初一,人称小李子,胆大、好动、开放、不怎么喜欢学习,曾弄哭过班里几个女生,战绩比菜谱更丰硕。又一次因为弄哭了女生被我们狠狠的教育了一顿,结果就闹着明天不来上课了,经过一番劝说,最终还是来了。在我们即将离开的前一天他甚至给一个初三的比他高一个头的女生的脸上来了两巴掌,搞得我们队员轮番上阵经过许久的安慰才平息了此次风波。
简杰一扬,初一,喜欢粘人、好动、爱玩游戏、鬼点子也很多、绘画也不错,曾经在黑板上和纸上给我画过各种形象,也用纸拼了一个雷神版的小黑哥,走之前那一天菜谱做了一把弓箭送给他,这让他很高兴、很幸福。
周厚胜,初一,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为人厚道、老实、仗义、渴望胜利,记得有一天中午他去宿舍找我,正好那天教室里面没饮用水了,我就叫他和菜谱用电动车一人送一桶水到教室,结果半路水从车上掉下了,桶坏了,他一个劲地跟我说对不起。其实该说对不起的是我,我不应该让他们送的。

刘肖茹(右一)、贾洪慧(右二)、孙晓亚(左二)、谭晓阳(左一)
刘肖茹,初一,可爱、乐观开朗,爱看漫画,曾被小李子弄哭过、文艺汇演那天被谱和简杰一扬弄哭过了。
贾洪慧,初一,有点腼腆,爱笑,跟她交流不多,所以了解不是很多,只记得走之前的一天她拿着一本小本子来叫我们写留言。
孙晓亚,初一,不怎么大方、喜欢学习、成绩优秀、也有点高傲,上课听不得一点杂音,后面男生只要发出一点声响,就强烈要求我整顿纪律,搞的我有点经受不住。
谭晓阳,初一,,热情、可爱,她家养了两条小狗很可爱,我们支教队得到了她父亲很大的帮助,最后一天我们还在她家包了饺子。

车振宗(左一)、周珂(左二)、孙道胜(左三)
周珂,初三,胖胖的很可爱也很搞笑,在梦鸽姐姐的历史课上表现好,被姐姐表扬为太子。
车振宗,初三,爱笑也很搞笑,帅气、乐观、仗义,我叫他小车,喜欢打篮球,不怎么喜欢学习,我是他和其他几个男生的带刀侍卫,和他打过好多次篮球。
孙道胜,初三,仗义、搞笑、阳光、爱玩,喜欢打篮球,经常拉着我和他一起打球。
那些事
缘分让我们在那座城与你们相遇,命运又让我们在那座城与你们相别。我们庆幸相遇,我们无奈离别。相遇总是那么美好,离别总是那么伤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离别已经发生,我们与其哭着道离别,不如笑着说再见。
故事的开始总是那么平淡,过程总是那么美好,结局总是那么伤感。脑海中浮现往日的故事,一幕幕正徐徐展开。
曾记否,初到那座城,初次遇见你们时,你们一个个腼腆的呆呆地站在远处向我们投来异样的眼神却不敢上前与我们交流,气氛死一般的寂静。最后,是我们主动上前与你们交流打破了那份宁静。
曾记否,当第一次听到他(她)们一声声老师老师地呼唤我们时,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的开心,但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让他(她)们失望,我们深夜孤灯写教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是对他(她)们最大的负责。
曾记否,闲暇时刻我们与他(她)们一起玩耍,下象棋、玩魔方、折千纸鹤、打篮球、乒乓球等。我们谈学习、论人生、道梦想,我们相谈甚欢 。
曾记否,在上户外素质拓展课时,由于你们的调皮捣乱,被严厉的老师罚了几通体能训练,跑步、俯卧加蛙跳 。
曾记否,发调查问卷时你们不辞辛苦地带着我们挨家挨户的跑,还给我们当“免费翻译”。
曾记否,家访时听着一户户贫困家庭讲述着他们家里的情况时,我们的心也在跟着他们滴血,但孩子们的坚强又让我们很欣慰,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
曾记否,你们给我们起的一大堆外号,小黑哥、杨桃、小灰灰等,我们完全没有介意,反倒觉得很开心,内心都乐开了花。
曾记否,我们没有教室,我们就在村里的办公室里上课;没有桌子我们就用椅子;没有运动场地我们就在楼下那片狭小的地方玩耍 。
曾记否,你们在黑板上、纸上绘画着我们一个个队员的形象,并写下你们对我们的祝福还有你们的梦想,让我们了解到你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曾记否,布置文艺汇演的会场时我们用着红纸从头到手互相涂抹着对方,到最后一个个都变成了小红脸。
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没有写尽,还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没有记起。暂时的分别只是告一个段,激起的回忆是治愈思念最好的解药,所以在回忆之际我写下了在那座城里发生的那些事,以治愈那无穷无尽的思念,希望你们看到时对你们也有所帮助。
那些梦
每个人都拥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梦想,但不管我们的梦想有多大,志向有多高远,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逐梦之路沿途的高山与流水,才能仰望最美丽的星空。
还记得,调研回来的路上,王晓茹问了我一个问题:“小黑哥,你高中时的大学梦是什么”。
我回答她说:“中山大学或华南理工大学”。
她接着问:“那两所大学厉害吗?我只听说过清华北大很厉害”。
我回答她说:“很厉害,虽然比不上清华北大,但跟山东这边的山东大学差不多,甚至还要好”。
她:“那你现在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不是有点失望,因为你的梦想并没有实现”。
我回答说:“没有后不后悔,因为我曾经努力过,虽然没有实现,但至少我青春无悔。有些事,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它终究会发生,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何不笑对它、直面它,正如离别。
说到这个我们都沉默了,就这样走了许久我开始问她:“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她并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说:“我爸说如果我中考考不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就不让我读了。我爸还说如果我高考考上了清华或北大,他就让我坐飞机去上学。”
听完这个我低头了,或许这就是农村学子与城市学子的区别吧。为了给她加油,我鼓励她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努力过,你奋斗过,相信你能够实现的。
还记得,从王烈佳同学的家里家访回来之后,队员们向我们介绍家访情况说:王烈佳,5年级,看起来却像个三年级学生一般瘦小,父亲生病12年一直医治不好,他也患有眼疾却从未接受过检查,家里基本没吃过肉,自己也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钱买校服,经常被同学看不起,他也因此感到有些自卑。他母亲说“孩子的梦想很简单,想拥有一套校服和一辆自行车。”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梦想,九年之内却一直无法实现。感动过后,队员们自发地向王烈佳给予帮助。
还记得队员曾给孩子们上过一堂梦想课,让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我旁听了那节课,孩子们将写有梦想的纸给我看,上面有“画家,歌星,老板,教师……不管你们的梦想有多大,志向有多远,我只希望在逐梦之路上你们都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共同逐梦。
还记得……
我们的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2014年7月27-8月9日山东聊城莘县徐庄支教。
中国高校之窗(201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