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夷夏之辨,因时而变
发布时间:2021-11-09 23:20:55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自“夷”“夏”之别确立之初,不同民族及文化的对撞与交融就未曾停歇。中原之地,地沃水肥,为中原人更早地确立更为先进的制度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契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夷”“夏”之别有了更开放的认识,以文化高下论区别二者,在中原文化占主导压制地位的时期,夷文化不断融入华夏文明的体系,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鲜活力。

华夏文明漫长而久远,而正因其确立了太长时间的主导地位,也使它渐渐由自信过度为自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自视为猛虎,长期盘踞山中,便不晓得山外的猛兽练就了多厉害的本领,清末如是。

从文化自负走向文化自卑,是血的教训,也是一番大洗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小手术”失败,让有志之士深刻意识到了制度革新——“大换血”的必要性。身患顽疾,若要“保命”,便应丢掉那可怜的“善意的谎言”。

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负,再到文化自卑,21世纪,全球化发展大格局下,我们的中华文明该如何自处?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与优越性,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亦是如此,因此,在某些西方国家试图向中国兜售其西方文化的阴谋下,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辨别“文化陷阱”;其次,我们不可否认,在诸如科技等许多方面,许多西方国家有着先于我们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树立全球观,不能让盲目的自负吞噬我们的进步,而应大胆地向先进的技术学习;况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还要树立文化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力量弱小的文化不应因强大文化的压迫而静默无声,我们要尊重并保护一些“小众文化”;当然,我们更要吸取教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夷夏之辨”这个命题,并为它赋予更为开放的含义。

从本质上看,“夷夏”同体。任何一种制度与文化在开始之时,大都是以其进步之处示人,但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科举制创立之初,成为帝国选拔人才的工具,到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盛行却禁锢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今,工业体制快速发展,然而,污染却成为了大问题。

因此,“夷夏之辨”,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应过早地沾沾自喜,任何一种文化也都应以其独特性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文化力量。

“夷夏之辨”发展到21世纪,正是一个革故鼎新的大好时机,全球化的大背景使人们挣脱了对”夷“与”夏“的固有观念,让发展的”夷夏论”走上了历史的新台阶,这正是中华文化在经历过跌入谷底后的巨大进步。不卑不亢,恰是中华文化自信应有之义。

【 作者:顾心诺 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郝亮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