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邂逅宋元山水——纪念哲学家李泽厚
发布时间:2021-11-09 23:15:44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中国的山水画流动的飘撇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六朝,自唐代开始发展,北宋达到第一个高峰——“无我之境”。此时的山水画充满诗的意境,大多通过细致的观察,客观的描绘。到了南宋,是山水画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画,有了更多画者的主观情感。元画是山水画的最高峰,这时的山水画达到真正的“有我之境”,主观情感大量融入绘画中,混合于精炼深永的笔墨意趣。

山水画的发展在《美的历程》中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山水画的发展,文学的进步,历史的推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诗最为盛行的唐刚刚覆灭,但诗的遗风流传到了北宋,因而北宋初期的山水画颇具诗的风采。其画观察细致入微,意境广阔丰富,客观把握整体,描绘自然。南宋时国家动荡,词经历了北宋的改良,可以自由的抒发情感,因而词得以快速发展。画者的赤子之心受时事的影响,寄情山水,又兼济天下,在画中加上自己的主观情感,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则兼具了二者之特点。蒙古人建立大元,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广大士人不甘屈辱,远离政途,游历山水,投身艺术。元曲以抒情为主,灵活性强。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感笼罩着这些画者,使其在画中更多的投入自己的情感。

实际上,这三个时期的画作,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浓重的历史感,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时间年代的差异。画的发展协同书中所提及的雕塑、诗词曲的发展,亦为如此。苏东坡作为文人画的倡导者,把诗作融入画中,他的《潇湘竹石图》竹子浓淡、长短不一,结构松散,但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道理,流露着画者的认识态度和思想感情。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马远,常以偏概全、小中见大,《梅石溪凫图》仅画岸石一角春水一湾,却显得纵横有致,苍劲老辣。《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之作,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若天成,整个画面林峦混秀,草木华滋,充满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此三副画作,代表着各朝的特点,但皆是传世佳作,予人玩味不尽的趣味。

现代中国画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国画,既有模仿传承前人技巧、风范为基本原则的画者,也有尝试探索中西融合的人。徐悲鸿学贯中西美术绘画,他的行笔勾画中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群马》倾注了他的感情,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表现出来。现代艺术大师林风眠融合中西,用西方的色彩、构图来表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情感。彩墨画《秋林》运用浓丽的色彩,强烈的对比表现对秋景的讴歌和自己内心深沉的思索。反观西方的新印象主义,主要是通过光影的跳跃和线条的切割表现画家的情感。西方绘画追求几何形体的美,在排列组合和色彩叠加中所产生的美感,和宋元山水画相比,我自以为缺少了中国人所欣赏喜爱的意境和精神。

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美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不是像数理化一样有公式、模板去标榜它。美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非常之大,对你我而言已经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大量问题。一个物品可能不符合一些人的审美,但不代表它是不美的,美与否只是感性的判断。日本的侘寂美学,看似破旧,缺少对称美,在有的人看来却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朴素寂静而自然。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把梦和现实两种表面看来十分矛盾的状态融合为一种绝对的现实。这种表面荒诞不经的无意识画面,却反映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超越生命本体的意识。这些美学难道不是艺术吗?它们突破常规逻辑和实际,是艺术家感性思想的体现,恰恰反映了的美学家研究美学的含义。

美是不断进化的,对于美的理解当然也不会是一尘不变的,所以关键在于对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宋元时期的文人雅士,自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思想,因而诗词画作中无不流露着作者的铮铮傲骨、洁身自好、不与污浊同流,所以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理性认识息息相关,这就是他们的审美所在。而追求流行是当代广大阶层的趋势,伴随着大量流行文化的涌入,随波主流的普罗大众有些审美观点显得过于庸俗肤浅,缺少了古代的意境。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个性和自我成为审美主流,但除了部分受过教育的人群才能更好的培养此方面的审美意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所追求的是下里巴人。

“无我”或“有我”都不是关键所在,宋元山水各有优劣,偏爱与否只在于你的喜好兴趣。康德所说的“从以审美判断力为中心,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去探讨审美的本质。得出一种主体的普遍性是审美的基础。”正是要我们培养审美。培养审美的眼睛首先要学会对这些艺术品的尊重,然后再去感受它们。或许当前你无法感知到它的全部,但审美的培养是要学着一点一点的去理解它,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这正是当代肩负时代发展的青少年应该学会的事。

在这美的历程中,留下汗漫灵光,共赴这场美学之旅,慢慢散步,细细欣赏。

【 作者:刘旭文 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郝亮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