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志春教授应邀做客我校“黄岛讲坛-新能源分论坛”,作“对流传热强化理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相关领域教师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会议。
刘志春从对流传热强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自己在电子器件散热与控制技术、质子交换燃料电池中的水热管理等前沿方向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对流传热强化理论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应用,并通过一系列生动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管束排布多目标优化”案例,深入剖析多目标优化在对流传热强化中的应用,分析单纯提升某一种特定性能会对其他性能产生的削弱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最佳妥协的引流方式,在不过多增加进出口压差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换热能力。在“微通道截面形状多目标优化”案例中,他介绍相关参数设置,包括通道尺寸、热流密度、体积流率等,以及待优化的6个形状节点坐标参数,使大家清晰地了解微通道热沉的优化过程和研究思路。
现场互动环节,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对流传热强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等问题展开交流。刘志春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不仅给出专业的学术见解,还鼓励同学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刘志春,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管专业组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换热器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器件散热与控制技术、传热强化理论与技术、质子交换燃料电池中的水热管理及微纳尺寸下的能量传递与转换。主持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863”项目课题等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以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