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6日,清华大学王凌教授、聊城大学桑红燕教授做客黄岛讲坛(数理分论坛),分别为师生作题为“工业与服务系统智能调度优化及展望”和“面向智能制造的优化调度”的学术报告。

王凌教授介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及全球化进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制造系统正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迈向高质量绿色智能制造。如何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及共享,低成本、低风险地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产品制造是分布式网络化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对此,王凌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模型分析与数据解析的融合、知识驱动与群体智能的协作、机器学习与运筹优化的协同,面对新型智能制造系统的调度优化中子问题多、解空间大、耦合关系强、要素复杂等挑战,加强智能技术与领域知识融合,综合基于数学的理论分析与基于数据的智能解析,使优化调度实现全局、高效、鲁棒优化,突破分布式跨组织动态制造资源配置与智能优化决策技术,未来将实现分布式动态制造系统资源合理利用与高效配置、多元层次化分析与预测、鲁棒与智能调度优化决策,达成“精准智控”。

桑红燕教授针对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趋于多样化和越来越复杂的生产环境的背景下,柔性作业车间与自动导引车(计算机控制的无人驾驶运输车辆,以下称“AGV”)集成调度问题进行讲述,指出在面对环境、机器、容量、时间、物料、数量等众多约束时,AGV调度优化辅助生产和运输则有利于提高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桑红燕及其团队创新提出了模仿学习辅助的进化算法框架,采用模仿学习方法对进化算法操作算子进行自适应选择,实现生产效率与能源消耗的协同优化,为智能制造生产提供了可扩展的智能调度新思路。
报告结束后,王凌教授、桑红燕教授分别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耐心解答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王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全球高被引作者,担任中国仿真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及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名誉主任等,中科院一区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主编、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主编、IJAAC主编、CSMS执行主编、《系统仿真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与服务系统优化调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45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仿真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创新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
桑红燕,聊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处处长,山东省教学名师,现为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CCF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委会委员,中科院一区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和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副主编。主要从事智能优化调度理论方法及应用等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