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立足实际,按照保证基础条件、改进环境条件、提升现代化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为办学提供有力保障。
优质高效完成规划建设目标任务,为办学提供坚实有力条件保障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按照保证基础条件、改进环境条件、提升现代化条件的要求,尊重规划,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持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五年间,在占地规模、建设规模、建设速度、建设质量、校园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建校史上新篇章,为办学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积极拓展办学新空间,新增办学用地255亩,另有政府支持办学用地630亩已签订共建协议。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项目7个,其中图书馆(东馆)、石油学科实验楼、学生公寓及文体中心、餐厅及附属用房4个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校舍建筑总面积由80万平方米增加到93万平方米,附属幼儿园及专家公寓、国家工程实验室楼、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楼3个在建项目也按计划完成了节点建设任务,实现了规划目标。
2018年,学校开辟了古镇口科教园区,2020年下半年筹划建设古镇口校区,开启又一次建校创业历程,经过3年奋力开拓,在一个普通小渔村和一片草滩上,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拔地而起,2020年9月首批师生顺利入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园建设用地紧张和基本办学用房、科研用房不足的困境,为学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新兴学科布局提供了空间保证。
坚持不懈推进内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基本建设规范、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证;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创先争优,特种实验室荣获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奖,图书馆(东馆)等4个项目荣获“山东省建筑工程优质结构”工程称号。
拓展情报信息服务领域,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建设与“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图书馆为发展目标,在文献情报信息服务、学科服务、资源建设、文化建设、新馆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石油高校唯一)。对学校整体及部分学科的科研实力进行信息情报分析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拓展情报信息服务领域,助力学术科研管理和学科评估。两次获评“山东省科技情报先进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构知识库上线,多维度精准展示和统计学校、二级机构、学者的学术成果。
图书馆(东馆)启用,东馆在功能布局、服务定位、智能管理等方面都向名校看齐,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现代、开放、简约、大气的信息共享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成立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博物馆展陈大纲的撰写。
馆藏纸质图书323万册,增加41万册;电子图书188万种,增加57万种;数据库124个,增加14个。
具备图书自助借还等功能的RFID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均接待读者约153万人次,借还图书总量137.8万册。开展5次数字资源推介月活动,数字资源使用量突破1000万篇次。承担学校通识核心课《计算机信息检索》806学时,举办各类讲座110余场。
举办五届“书香中国·石大阅读季”系列活动,打造石大阅读季文化品牌。组织召开5次图书馆年度学术交流会。承担学校教改研究、高教研究及课程建设等研究项目9项,24项成果分获山东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奖、山东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华东地区科技情报成果奖。3人次获得山东省科技情报先进个人。
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按照“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发展思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建设师生满意后勤”为目标,持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扩大开放服务市场,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开展数字技术应用推广,从能源供给到服务保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在外延式发展的同时,走好内涵式发展,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将育人工作贯穿于服务保障全过程。
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和谐校园。优化公寓住宿环境,实施洗浴、洗衣、饮水项目进公寓及快递服务进校园,修建休闲区,更换公寓家具;实施餐饮质量提升工程,优化餐饮服务结构,改善后厨和就餐环境,创新性引进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提升了餐饮管理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学校获评“食安山东”餐饮服务示范单位、“山东省高校伙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绿化景观改造提升,修建牡丹园、休读区等,校园整体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学校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开展供给侧改革,构建绿色校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节能监管平台、暖通空调远程集中控制平台建设,实现了用能实时监控和建筑设备节能优化管控,能源管理从人工调节向数字治理转变。学校获评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开展“智慧后勤”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学校获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推进服务育人,创建文明校园。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契机,强化服务育人理念,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安装智能垃圾分类箱,实现校园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开展“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多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勤俭节约、杜绝餐饮浪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由后勤指导的GreenOil大学生绿色环保协会参加各级各类绿色活动,两位学生从校园讲台走上联合国舞台,代表中国青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
加强信息化统筹协调,数据赋能学校改革发展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坚持“育人为本、高端规划、水平引领、共建共享、注重实效”,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满足师生应用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全校信息化建设任务,聚焦数据治理和数据共享与交换,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数据的创新引擎作用,促进信息化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为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入推进“教师一张表”“学生一张表”“e站通”等系列工程,高度集成、复用师生基础数据,数据质量和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共享与交换水平持续提高,充分发挥关键数据和核心应用优势,为学校中心工作赋能。全面梳理学校核心数据,将30个业务系统的414张数据表、8542个字段治理成170张标准数据表、3708个字段,基本消除现有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提高学校信息系统数据的流转效率。建成“教工一张表”,完成7个部处、35张主题表梳理和汇集;数据高效复用支撑职称评审、聘期考核、导师遴选、导师审定等学校中心工作。建成学生一张表,完成与学生相关的12个部处、55张主题表梳理和汇聚,实现学生不同培养阶段数据的贯通共享;建设辅导员-学生关系认领、学籍异动、学生请销假等流程35项,变“线下办、来回跑”为“掌上办、指尖办”,实现各层级间的管理纵向和跨部门的业务横向协同。建成“e站通”网上服务大厅,紧紧抓住师生办事和部门管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流程紧扣学校中心工作,业务贯穿学校重要部门,推动跨部门的流程衔接和数据整合,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类服务流程135个,2020年办理事项10万余件,减少师生跑腿15万人次。
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教工一张表、学生一张表、数据治理、资源绩效管理、智慧教室等一批特色品牌项目,相关建设理念和应用水平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获评2017年山东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一张表”工程的创新探索与应用实践》获评山东省2019年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学校入选山东省应用优秀案例单位;“学生一张表系统”获评2020青岛信息化百佳典型案例。
图书馆(东馆)成为学校文化新地标
幼儿园建成,为教职工解决子女入托问题
专家公寓竣工,为青年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问题
推动胜利学院转设,开创油地校融合发展新局面
建设智慧校园,有力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改善餐厅、公寓、教学楼、实验楼等硬件条件
古镇口校区正式启用,创造了创新示范区“开建最晚,入住最早”的石大速度
相关链接: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加强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文化传承创新有力推进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服务社会发展卓有成效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效突出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