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学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学子 > 正文
开在石大的格桑花
发布时间:2006-01-03 15:01:46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在西藏雪域高原的神山圣水之间,生长着一种多彩的吉祥小花。它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族同胞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美丽的西藏是美丽的格桑花开放的地方,也是校园里藏族同学的家乡。

我校现有藏族学生14人,其中2003级10人,7人在东营校区,3人在青岛校区。2005年,又有4名藏族新生入校,全部在青岛校区。藏族同学带着父老乡亲的深深期望和嘱托,克服了千山万水的阻隔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在这里,他们要克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要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习俗,还要忍受几年见不到家人的思念之苦。但是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气馁,而是像格桑花一样,在条件愈艰苦的环境下,绽放得愈加美丽。

只为花儿开得更红

藏族同学的小学6年是在西藏自治区本地读的。老师是藏族人,同学是藏族同学,老师讲课用的也是藏语。初中时他们被选送到内地学习,才开始接触汉语,但那时班里大部分同学是藏族生,汉语水平基本一样,老师讲课时语速放得很慢,并且解释得也特别清楚、详尽。

而进入大学后的情况与以前大不相同。一个班里可能只有一个藏族学生,老师或许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整体的授课速度,所以老师虽然用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语速来讲课,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太快了。坐在大学的课堂上,他们根本无法适应,尤其是像大学物理、工程力学这些理科性质和逻辑推理性质比较强的课程,他们学起来非常吃力。一道高等数学题别的同学可以毫不费力地弄懂,他们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

因为语言上的障碍,常常有这样有悖逻辑又令人无奈的尴尬出现:课堂上,他们坐着一动不动地认真听老师讲课,惟恐落下老师讲的内容;课下,一字不落地温习笔记,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最后考试的时候可能还是不及格。资信学院的宗吉,对一些逻辑性和哲理性的问题很难理解透彻,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书几乎背过,考试时却不知从何答起,储建学院的嘎央和德珍的工程力学已经连续两次没有通过了,但她们还是一直在努力拼命地学,从没有放弃。正如她们说的,挂课虽然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她们在学习上一点懒都没有偷过,没有通过,可能是她们付出的还不够多。

当记者问他们课余时间都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学习”。其他同学还在休息时,他们已经出来读英语了,同学们都回宿舍了,他们却还在自习室学习。石工学院的达娃扎西说,他现在学习比高中时还要刻苦,为了赶上别人,不让自己在学习上掉队。经过努力,到大二下学期考试时,他们中有几个人已拿到了民族奖学金。

由于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汉语学习上,学习英语的时间就少了许多。他们中有10人是和音乐和高体的同学一起学习《新概念英语》的,可当看到班里的同学都纷纷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时,他们也开始着急了。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他们一有时间就读英语、听英语。在图书馆二楼,常去图书馆的同学经常会看到欧珠旺姆抱着英语课本在读。经过两年学习,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他们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

在大学里,与汉族同学相比,他们的起点不高,要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并不容易。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像格桑花一样,迎着困难,迎着风雨,愈挫愈勇。也许,在我们这个校园里,他们还谈不上优秀,但他们却是学习最努力、最刻苦的一群。

沐着阳光绽放

作为来自青藏高原的求学者,他们在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校园里,他们并不孤独,老师和同学们给了他们很多帮助和鼓励。

储建学院嘎央和德珍的辅导员周辉从她俩一进入大学就非常关心她们,经常打电话了解她们的情况,还专门指定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她们学习。

藏族同学都来自西藏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好,学校里有勤工助学岗位和生活补助的时候,辅导员也是最先想到他们。周辉给德珍和嘎央安排了打扫家属区卫生的勤工助学岗位,欧珠旺姆申请到了贫困生补助。过春节的时候,老校长仝兆岐和他们一起包饺子。

周围的同学也非常关心他们。宗吉的同学黄蝶芳每次都和宗吉一起上自习,宗吉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问黄蝶芳,黄蝶芳都会耐心地给宗吉讲解,直到宗吉明白为止。有时候黄蝶芳一道题要“啰嗦”上好几遍,弄得宗吉都有些“烦”了,而黄蝶芳好像还不放心地再问一遍:“听懂了吗?”

藏族同学和他们班里、宿舍里的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一些想了解西藏的同学经常拉着他们问有关西藏的事情。藏族同学在班级里想搞个活动,大家也非常支持,男生、女生一起帮助他们。在班里,藏族同学感受到了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深情。班级,就是他们的家。

藏族同学总是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种课余活动。嘎央能歌善舞,在班里担任文艺委员,在学习之余经常参加学校和学院里的各种文艺活动;嘎央的体育也非常好,每年都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德珍是院排球队的一员,排球场上,经常会看到这位藏族姑娘的身影;个子高高的宗吉报名参加过健美操协会,而达娃扎西更在校园里小有名气,很多晚会主办者都会邀请他上台献艺,他那雄浑粗犷的歌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茫茫高原上。

从遥远的西藏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他们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他们生活得却非常快乐。每次和他们聊天,都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

把美丽献给故乡

格桑花是藏族同胞幸福吉祥的象征,而藏族同学就是民族大家庭的格桑花,他们被选送出来学习,身上带着的都是藏族同胞对他们学成归去建设西藏的殷切期望。

从1996年被选送到内地读书到现在,他们很少回家。2000年夏天初中毕业,第一次回家。2003年夏天高中毕业,第二次回家。2005年暑假,对家充满了无限渴望的他们第三次回家,他们也已经连续9年没有在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每当谈起这些事情,他们的心情就有些低落和伤感,但是想到他们肩负的使命、想到父母在青稞地里忙碌的身影、想到父老乡亲们一张张写满期望的黑黝黝的脸庞,再多的苦、再多的累、再多的不情愿,他们也都承受了下来。

暑假回到家,看到的是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在高原上延伸,一座座美丽壮观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他们回家正赶上家乡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他们和家人一起到寺庙的展佛节上看民族和宗教艺术的瑰宝唐卡,一起在罗布林卡看藏戏、一起在草原上唱歌跳舞……

2005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坐落在红山的布达拉宫重新装修后,显得更加宏伟壮观,富丽堂皇。他们几个人回到拉萨,走进布达拉宫,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自豪和喜悦,他们为自己能赶上这样盛大的庆典而兴奋不已。

“山东是个好地方,我们也非常喜欢东部这些城市,但是我们毕业后都会回到西藏,西藏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在等着我们,我们的同胞在等待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回去和他们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西藏。”有些腼腆的边巴卓玛略带激动地表述着他们毕业后的打算。的确,在每个藏族同学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个早点学成归去建设西藏的美好愿望。

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而又不普通的藏族同学,就像格桑花一样坚强而又充满活力地绽放在中国石油大学这片沃土上,他们为了他们的使命和梦想努力拼搏着、奋斗着,用他们年轻的身影书写着绚烂的青春,他们快乐、坚强、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也让我们大家一起祝愿他们,祝愿他们所有的美好梦想更快地实现吧!

【 作者:外国语学院:杜军琪 储建学院:裴佩 来自: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吴堃 审核:】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