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芳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摄影刘积舜)

郝芳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摄影杨安)

戴彩丽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摄影杨安)
本网讯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大学生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11月24-25日,首届“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迸发出的智慧和创意能量点燃了整个新区。
本次比赛是目前全国能源领域创新创业最高级别的竞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共青团山东省委指导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海岸新区承办,91所高校参赛队伍齐聚新区竞技。
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审团队阵容强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34位权威学者及6位“创青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评委组成。比赛现场,围绕高校创新教育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大校长郝芳:
创新创业要打好基础、耐得住寂寞
“创新创业的前提是打好基础,所以高校教育应从培养素质、提升能力这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第二个方面需要跨界融合,实现理工融合、校企融合很重要,学生要有跨界意识,要有多学科融合的能力,实现跨界创新;第三,创新创业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长江学者、中石大教授戴彩丽:
创新创业需“十年磨一剑”
“创新要从源头抓起,从本科生开始抓起。高校的创新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地营造一个氛围,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思考、去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化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实现的,要‘十年磨一剑’,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把创新的苗子培养好。学生不应该为了比赛、为了活动、为了加分而去搞创新,要基于自己的兴趣,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要沉淀和积累,一定是不忘初心去搞创新。”
青岛西海岸新闻网(2018年11月27日)
相关链接:
青岛西海岸新闻网:能源领域顶级“双创”大赛新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