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红红(右一)与学生在一起。刘积舜 摄
出生年月:1959年9月
专业领域:重质油加工、化学反应工程和工业催化等石油加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
个性特点自我描述:认真,正直,务实,开朗
最欣赏的一句话:坦坦诚诚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作为校长,最大的感受当然是责任。从30年前报考华东石油学院时起,我的人生就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30年过去了,当时确实没有想到如今我会担起这样大的重任,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长。
21世纪的高等教育,百舸争流。中国石油大学是高等教育长河中的一艘大航船,被国务委员陈至立称为“一所战略性的高校”,学校对国家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乃至国家整个能源战略负有重大责任。
而校长则对学校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这种责任感自从第一天被任命为校长时就牢牢植入我心中。如何使学校在以前办学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如何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使学校不辱使命,负起对国家能源事业的政治责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我脑海中盘旋。
面对责任,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不负众望,办好这所具有优秀传统的石油高等学府?我认为,作为高校校长,要能够超越时空和环境限制,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在学校发展面临困难时能够不畏艰难、不被不利因素所迷惑,透视全局、掌控大方向。要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以及建立于此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更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
作为校长,我坚持做到与广大师生零距离接触,加强与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及学生的沟通,让大家都能无障碍地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大学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权对学校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决策过程的种种考虑要向广大教职工解释清楚,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沟通的手段。只要教师约见我,我都让办公室尽量安排。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有利于了解实际情况、促进相互理解,对于营造宽松的学术和工作氛围是有利的。
我还十分乐于与可爱的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记得去年9月份,我出访欧洲高校,两周没有参加学生活动,学生在BBS上纷纷发帖子询问校长哪里去了,我在国外得知后很感动,一回到学校我就参加了他们的晚会。我校的大学生可以无顾虑地在校长信箱里、在校园BBS上给我留言,我身边还有6位学生校长助理……当然,如何零距离接近大学生、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形式可能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一个字---爱,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的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家庭,校长是一个管家,再超脱的校长也必须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学校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这些与大学的不断发展和当前所处的特定阶段有关,我非常希望通过现在的“管”实现将来的“不管”。当然,这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必须尽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9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