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新黄岛】跨越70载,致敬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2015-07-29 22:07:1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近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七月风”党员先锋队来到了台儿庄革命老区,寻访抗战老兵,重温热血故事,向抗战英雄致敬。

给老兵写信表达尊崇

这次赴台儿庄寻访抗战英雄是“七月风”党员先锋队继2014年暑期拜访15位青岛当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之后,时隔一年的再次出发。为做好本次走访工作,“七月风”党员先锋队的队员们提前一个月便开始了精心的准备。

“根据去年走访的经验,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参加过战争的老兵都给予了充分的关爱,如今这些耄耋之年的老英雄们最需要的不是物质支持,而是看到青年人对历史的敬畏。”队长苏睿说:“所以,我们萌生了发动学生党员给抗战老兵写信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让老英雄们知道,虽然如今硝烟早已散去,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依然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后人。”

给抗战老兵写信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响应,截至7月20日,先锋队共收到书面或电子版信件累计112封。

7月22日,“七月风”党员先锋队带着这百余份信件奔赴台儿庄。先锋队员们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清真古寺抗战遗址、李宗仁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重温了70多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抗战老兵重温热血故事

在台儿庄区泥沟镇和马兰屯,先锋队队员们先后拜访了孙学臣、季常清和提启营三位抗战老兵。拜访每一位老人时,队员都为老人朗读了一封又一封来自大学生党员的信。“‘感谢’这两个字实在太轻,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感受到7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惨烈,我常想,是怎样的信念和情怀,才能使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以救亡图存为己任,谱写了这一首首壮烈的赞歌……”在老兵孙学臣家,当队员念到这一段时,孙学臣老人激动不已:“不怕死,所以我才活到了今天。”。

通过近一小时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孙学臣老人如今已93岁,现常年居住在马兰屯的一家社会福利院,老人年轻时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生参加过包括台儿庄战役等在内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老人的右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被子弹击伤,肌肉已完全萎缩,回忆起当年打仗的经历,老人激动并且自豪,他说:“那时候的人都不怕死,就想着赶快打胜仗,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随后,队员们在泥沟镇见到了92岁的抗战老兵季常清。季常清老人17岁参加北山梁丘游击队,解放战争时南下,复员后在上海当过治安警察,如今独自居住在东黄庄村的一个大院里,日子过得还算清闲。由于年事已高,老人已几乎失去了听觉,说话也有些混乱,但提起当年抗战的峥嵘岁月,老人充满沧桑的眼中,仍然流露出坚定的意志。采访结束时,季常清老人对着镜头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这位耄耋老人壮心不已的英雄气概令在场的每名队员肃然起敬。

寻访的最后一天,队员们来到马兰屯镇巫山村87岁的抗战老兵提启营家中。提启营老人精神矍铄,身体非常硬朗,时常下地劳动。回忆起抗战胜利时的场景,他无比自豪,并拿出精心珍藏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佩戴在胸前与队员们合影。

“与抗战老兵面对面交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感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学生党员范鹏阳说到。(宋迎迎 李晓彤 张树奎)

新黄岛(2015年7月29日,第04版)


【 作者:宋迎迎 李晓彤 张树奎 来自:新黄岛  责任编辑:马爽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