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中国青年网:11年支教不忘初心 青岛大学生助力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6 20:10:17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中国青年网聊城8月26日电(通讯员 栾方方 杨长龙)今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春晖公益助学团“聊”望未来支教队踏上了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乡八里庄小学支教的路途。同一支队伍,不同的面孔,这是“聊”望未来支教队的第11次启程。身后是呼啸而过的十年时光,眼前是坚守初心许下新的约定。“聊”望未来支教队再次启程,助力乡村教育,让更多农村孩子绽放梦想之花。

播种希望,十一年不忘初心

每年暑期,“聊”望未来支教队都如约而至,带来为乡村孩子精心准备的知识盛宴。在教学科目的设计上,通过分析往年支教留下的资料,支教队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科基础较差的现象设计了更多通识教育科目,致力于为乡村孩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展现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

同时,支教队也为孩子们开设了诸多的兴趣课如美术、音乐、折纸、表达、武术、跆拳道等,在这些课程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折纸画画,或者亲自上台表演话剧,进行朗读,勇敢的展示自我。

多样化的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学到课堂之外的知识,锻炼各方面能力。十年间,孩子们的面庞在改变,支教队的成员在更替,但是不变的是每个孩子脸上童稚的笑颜与渴望了解更多知识的目光,以及支教队的热情与初心。

支教队员在艰苦的条件下授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雪 摄

翻转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老师,快看!变色了!”五年级学生小刚(化名)兴奋地把手中的纸杯拿到支教老师面前。在趣味化学课上,支教老师王宇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用自己的双眼观察最真实的实验现象。

而另一边六年级的表达课上,队员栾方方则彻底成为了台下听众,台上的学生生动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除此之外,还有体育课、折纸课等等,在这些课程中,支教老师不再单纯地站在讲台上授课,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孩子的自主阅读或动手实践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翻转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队员杨长龙感慨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采取这种课堂模式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表达课上朗读自己选择的文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长龙 摄

深入走访,发现当地教育问题

在支教过程中,上课的队员们发现许多学生听课不认真,课上不积极,似乎没有学习动力。在一次课间闲聊时,队员杨长龙问六年级学生李浩(化名):“你以后想去哪所大学?”“我不上大学,高中都不一定会读。”“为什么?”“不想读。”当地小学老师葛玉华跟队员们说:“孩子要是成绩不好,他家里就会让他回去帮忙干活或者出去打工,还省了一笔费用。”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支教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十多位学生的家庭,与学生及家长一同谈心。在家访过程中,支教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公立学校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有限,不能满足当地的教育需求。

因此,大多数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县城的私立学校上学,然而昂贵的费用对许多务农为主的家庭来说是个重担,因此学生中途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索性现在这种现象有所改善,政府对乡镇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支教队所在八里庄小学在暑假期间也正在新建校舍,教学条件正在慢慢改善。

支教队员前往学生家中家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晓莹 摄

信牵千里,让爱心跨越距离

2017年6月,“聊”望未来支教队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内发起了名为“信牵千里,将心比心”的爱心募集活动,活动收集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爱心寄语卡片。两个月后,支教队携着远方沉甸甸的爱心来到八里庄小学,在支教最后的文艺汇演上,支教队员们把这份爱心连同其他捐赠一起亲手交到了每位同学手中。

“聊”望未来支教队队长杨长龙在发言时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你们并不孤单。除了站在你们眼前的老师们,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在注视着你们,关爱着你们。你们手中的爱心卡片来自五百公里外的青岛,而那些文具更是来自千里以外的广州。他们的捐赠者都是与你们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所有人都乐意献出这一份爱心。而你们面前的支教队老师,我们,只不过是这众多陌生人中的一员,如果你们对我们心怀感激,那么希望你们能对其他素未谋面但同样爱着你们的陌生人心存感激!”

八月,支教队将爱心卡片与捐赠的文具一起发给孩子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长龙 摄

文艺汇演的最后,全体支教队员为孩子们献上一曲《送别》,带着淡淡的忧伤,队员们在歌声中告别了孩子们的笑脸,也为十五天的支教经历画下了句点。

队员吴晗说:“我想,我来到这儿给他们上课,我还是很开心的。圆了我那个当老师的梦,弥补了当初当理科生的遗憾。虽然每天上课都要强调纪律,感冒了,嗓子也哑了,但我还是很开心的,在这个队伍里,所有的人都挺好的,给学生上课其实也是一种乐趣,无论是乖巧还是顽皮。后来进行了家访,又了解到,这些孩子其实很令人心疼。”

“感动”与“成长”,这是队员们在支教结束后的感悟中最常提到的词。大学生暑期支教仅仅是教育帮扶吗?恐怕不仅如此,有时你会发现:为教授别人而来的人却学到了更多。

中国青年网(2017年8月26日)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网:11年支教不忘初心 青岛大学生助力乡村教育

【 作者:栾方方 杨长龙 来自: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徐文华 审核:刘积舜】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