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勘石中能源 探国之未来
发布时间:2024-01-13 22:45:37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生产的重要基地、一流人才的富集高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园地的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勘探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胸怀全球。一代代勘探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致力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石油工业和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学院进一步实施“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创建理工交叉、本研一体、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国际联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构筑油气地学人才培养高地,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需求导向,培养跨学科人才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是以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在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学院主张重构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四年贯通的培养方案。

在基础层面,学院在学科基础课中融入工程数学、数据挖掘等,推动“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与数学和物理融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在核心层面,学院主张根据国际前沿知识进行学科扩展,不仅构建了“资源勘查+大数据”、人工智能、管理3个交叉学科新方向,还新增了非常规、新能源等新领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还拓展至深层油气勘查等理论前沿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些增设的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跨学科视野,也增强了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在实践层面,学院贯通创新,新设2门项目式实践课,将个性化贯通式“科研训练”列入必修课,为每一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构建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融合、6层次交叉进阶式实践训练体系。

由此,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构建完成,大一大二重基础和跨学科思维,大三重工程实践和跨学科技术,大四重实践创新,四年贯通,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育人导向,打造教研一体团队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以育人为导向,育人主体是教师团队。学院探索创建了科教融合、多元主体协同的教师教学发展与育人共同体。

一方面,学院坚持教师团队一体化建设。以国家教师团队引领学科专业前沿,以勘探精神引领团队文化,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国家人才担任课程负责人,以一流学者引领课程团队发展,同时,学院还实施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突出教学科研同向共进。

另一方面,学院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团队。汇聚高校、科研院所、油田企业专家和人工智能等跨学科专家,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互促的方式,构建“资源勘查+”育人团队,共研专业、共建课程、联合授课、共同指导学生,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教学为导向,学院4个本科专业全部进入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现有1支国家教学团队和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真正打造了教师教学发展与育人共同体。

工程导向,构建创新实践

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落脚点是以工程为导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学院构建起了产科教融合、虚实结合的实践创新平台,建立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观察探究”“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到真实工程环境中进行实训实践,学院发挥企业优势,与胜利油田、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增设企业专题实习,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实践授课,让实习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高度结合,构建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平台及共同体。

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学院利用现代技术,对现场实习难度较高、危险系数较大、野外观测不便的内容进行虚拟仿真项目建设,补充完善了线上实践资源,形成了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平台的完善,自然也催生出适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院强调以思政为引领,在野外地质实习中增加红色教育内容,让企业实习与石油精神相结合,将实践教学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和行业使命。另一方面,突出“三结合”的特点,在理论课程讲授期间增加对应的课外实践项目,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提升”:利用线上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预习复习,结合线下的实践,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以野外观察为基础,建立专题研究基本数据库,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脚踏实地,胸怀全球,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秉承的信念。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进程中,学院从未懈怠,用至诚之心勘探未来。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26日)

作者:刘华 张宪国 陈雪

相关链接:中国教育报:勘石中能源 探国之未来

【 作者:刘华 张宪国 陈雪 来自: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关铭宇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