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如何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是高校特别是能源特色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
我国能源转型正处于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多元发展阶段,为此,郝芳代表建议,要坚持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有效利用国际油气资源的同时,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发挥国内油气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在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基础上,强化能源领域自主创新,在油气资源绿色高效开发与低碳清洁利用,深层、深海、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郝芳代表认为,端好“能源饭碗”,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创新。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构建以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为主体的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为端好“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郝芳代表指出,高校要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要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能源行业转型趋势,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符合高校特色优势、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满足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要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强化本硕博相衔接、文体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平衡、多学科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建设社会和高校联合人才培养机制,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积极采用校企共建、订单式培养、重大项目育人等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郝芳代表表示,高校要努力推动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支持,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打造特色鲜明、相互支撑、更加协调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前瞻性布局,强化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服务;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使命和责任,以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新增设一系列本科专业和学科学位点,新成立一批学院和研究机构;大力推进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努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人才团队、平台设备、创新能力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平台体系;聚焦深地(深层油气)、深海(深水油气和可燃冰)国家战略,组建“石油+X”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团队,实施政校企协同攻坚。
郝芳代表介绍,“双一流”建设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专项,10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解决了一系列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构建完善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勇挑重担。
光明日报(2023年3月13日)
相关链接:光明日报:构建新时代大学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