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信仰这东西
发布时间:2016-11-04 15:00:11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经常会和学生谈到信仰这个词。信仰这东西,有时很小,常常被人挂在嘴边,因为他们容易把理想、信念、目标这些词混在一起;有时很大,大到让人在试着理解它的时候会觉得词穷,越宏大的东西越容易让人觉得抽象。不幸的是,现在这个社会好像更青睐把意义具象化的实用主义。但好像无论怎么定义,信仰这东西总闪着耀眼的光环,让人趋之若鹜。因为,他总能给予人前进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前几天,有幸参加山东高校辅导员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比赛,尺有所短,演讲确实不是我所长,虽然铩羽而归是意料之中,但还是感觉收获了很多。所谓知耻而后勇。表达是教育的基本功,怎样把思想言传给学生,是讲话的技巧,这一点,我会的还很少,所以失败给了我进步的动力。至少,我给自己先定了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怎么才能把信仰这东西给学生讲明白。

趁得备赛写稿子的便利,长征的历史又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翻过。庆幸我自己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金色鱼钩、丰碑、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些故事把一颗闪闪的红星烙在了上面,时隔多年依旧能熠熠生辉。现在再看长征,带着点情怀,心里那份信仰也带着点沧桑感,弥足珍贵。

我看过王树增的《长征》,军旅作家的文字,透露出一种力拔山兮的气势,让人浑身都充满力量。我也读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的理性视角,让长征更加真实。长征,确实是在世界人类历史中都被广泛认可的一场壮举。

毋庸置疑,长征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因为长征把一次战略转移变成了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把一次血雨腥风的艰难跋涉,变成了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起点。从九死一生到转危为安,从求生的欲望到求胜的信念,或许很多红军将士一路上都不知道要去哪里,但是凭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他们每个人都坚定地前赴后继,勇往无前。我想,可能很多红军战士也并不一定能把共产主义说的很清楚,但在他们看来,为共产主义奋斗,那就是遵从正义和良知,是能让他们后代幸福的事业。

长征的壮举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和铭记,长征精神更不容质疑,因为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铸就的信仰的长城。然而,社会这条大河从来都不是波澜不惊,这几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甚至编造谎言,肆意歪曲长征的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历史虚无主义一时间甚嚣尘上,一些百无聊赖的人把解构历史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不遗余力地将我们民族的正能量符号污名化,这种歪风邪气,就像精神世界的雾霾,影响着青年学生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其心可诛。而我们,也因为渐渐远离了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远离了那些血雨腥风的氛围,渐渐开始埋藏起民族的伤疤,对那些把肃穆庄严的历史拿来戏谑的恶行开始冷眼旁观。

80年,如果一个耄耋老人站在我们面前,光是那褶皱的岁月痕迹,都足以让人心生敬意,更何况,80年前那个叫长征的壮举,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创造了今天我们正在享受着的幸福和安逸的生活。有人说,安逸的日子,有时是一种腐蚀剂。这话不无道理,远离了战火的硝烟,有些人就会逐渐淡忘为国捐躯的大义凛然,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些人就会忘乎所以、精神空虚。

想想吧,苏联解体才过去短短二十几年,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还不够么。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而丧失了对国家、对民族的信仰,却往往比愚昧无知更可怕。想想吧,我们在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却开始质疑他们所坚持的信仰,那些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的烈士墓碑,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都还在那瞧着我们呢。

的确,我们今天已经不需要以死明志、为国捐躯,但是,眼下的社会,我们依旧面临复杂的局势,中东的战火还能让人闻得见硝烟味儿,南海地区的争议时常让人坐立不安,甚至比起三十年前,我们面临着更多思想的激荡交锋。我想,这更需要我们坚守住精神的沃土,让信仰之花开的鲜艳。

在我看来,长征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长征精神也从来不是枯燥的说教,有谁愿意承认自己不追求积极向上呢?信仰这个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选择,不是让你记住了一套理论,而是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做出的行动的选择。没有人天生就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原本也应该享受富足的生活,信仰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就像长征,也并非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战略。

请别再问我信仰有什么用,那是一种充满神奇力量的东西。当人人都愿意为这个社会承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康德的那句话说的就是你,“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是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

想起龙应台写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

好在,我们都有善良的本性。我想,学生们对历史和信仰的认知,是一幅未成型的素描,而我有一块神奇的橡皮,能擦去上面的阴霾,还有一支神奇的笔,能画上一颗滚烫的红星。

去年9月,我站在第一次年级大会的讲台上的时候,面对着563名新生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略显惶恐,生怕能给予他们的太少,庆幸的是,我说了一句虽然稚嫩却足够坦诚的话:“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成长,成长为我们希望的那样。”现在看来,这正是我走过的,和我要走的路,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崇尚正义,探索真理,追求幸福,我想这些足够了。

【 作者:郑健 来自: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李伟嘉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