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野人”子路
发布时间:2020-10-31 12:51:05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子路是个野人。当然,此“野人”非彼“野人”。《尸子上﹒劝学》记载“子路,卞之野人”,“野”在当时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也标识身份高低,周王和诸侯的国度及其四郊以内的地区叫做“国”,居住者叫“国人”。类似于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下农村和城市,子路就是村儿里的,并且是个贫二代。

他名仲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比孔子小九岁。作为孔门的得意门生,子路以善政事著称,在周游列国时与颜回一样始终跟随孔子左右,又因勇武非常,在很大程度上担任着保镖的作用。子路后到卫国任职,最终于公元前480年,在卫国贵族的权力斗争中被杀,时年六十二岁。

关照子路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是典型的“寒门贵子”。几十年来在孔子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下他身上的儒学气质、君子风范不断增强,个人修养、为人处世、政治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他身上的“野人”气质,乃或说是其生命的底色,在他的性格、形象、义利观等方面显露的淋漓尽致,仍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化野为刚。《论语﹒先进》篇在总结几位学生的行为特点时说:“闵子侍侧 ,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李启谦先生解释“行行”为有“刚强之貌”。这就是说,闵子骞站在孔子身旁时是恭敬正直的样子,子路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快乐的样子。短短几句话勾画出子路区别于其他弟子的神态,恭敬认真、乐于闻道皆属正常之态,而唯“刚强”一词颇有意味。于师不媚,因理敢犯,当对老师的言行有时不理解或者不同意时,子路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如“子见南子,子路不悦”,逼得老头子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因野胞民。作为出身寒门的贵子,他并未因成功办理“农转非”,跻身贵族圈子而忘掉普通民众。相反,源于自身贫苦的经历,他饱含对普通受苦民众的深切同情,保留着质朴的奉献精神和发自本心的互助意识。

某年“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当此之时,子路以其私秩粟为饭浆,要作沟者于五父之衢而食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他在卫国当蒲大夫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瀆,为人烦苦,故与人一箪食,一瓢饮。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说苑﹒臣术》)子路看到百姓劳役疾苦拿出自己的薪俸来救济帮助,但出身贵族、“老谋深算”的孔老夫子认为弟子擅自做本属于帝王该做的事情,很危险,斥责了子路。我们可以看出子路不顾忌外事牵绊,重情厚爱,对普通人民饱含同情的心。

缘野修德。据学者考证,《论语》中子路主动向孔子请教的共有九次十一个问题,以“子路问”、“子路问曰”、“子路曰”、“季路问”这四种句式开头,并且一问一答,子路从不反驳孔子的话,跟犟嘴叛逆的冉有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心直口快有时甚至冒犯孔子的子路其实尊师重道尤甚。简单梳理他的问题,我们发现大致可以分为“德”“政”“鬼神生死”三类,其中“德”独占六条。问君子、问成人、问士、问仁、问勇、问闻斯行诸,可见子路充满着对于自身修养德思考。

由野敢为。看子路和孔子的关系,好似一对欢喜冤家有时令人不禁捧腹。孔子雅,重理想;子路野,重实际。在先秦两汉的很多著作中,都记载了孔子谈论子路勇敢的事。如《论语・公治长》:“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潜夫论・巫列》也记载:“入或问孔子日于丘也”。本来孔子就是位异常勇敢的人,而孔子还感到不如子路,可见子路勇到什么程度。如《说苑・建本》说:“孔子谓子路日:“汝何好?”子路日:“好长剑”。子路的表现又是给人洋洋自得、自以为是之感,有时又粗率鲁莽、憨厚滑稽。应该说这里的子路乡野气质占据主流,儒家的君子气质则居于次要地位,前者是其生命本色,后者是一种修行。

子路从乡野之处出发,带着浸入骨髓的泥土气息,粗狂、豪爽、质朴、善良,滚烫而热烈,他师从孔子忠义诚信,仁爱孝亲,最终实现了从乡村野夫到彬彬君子,从野人到儒侠的转变,存野之精华上善,取儒之精要崇义,成就独一无二、名垂千古之路。

【 作者:周家豪 来自:石油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一帆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上一条:起风了

下一条:遇见莫言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