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高平发在辅导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他兢兢业业,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勤奋工作去关爱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思想的“知情人”,学习生活的“贴心人”,他就像一个闪光的环,默默地吸引着学生,聚拢着光亮,守护着一批又一批有梦的青年,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关爱学生,亦师亦友
2001年,高平发成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几年来,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从当年的400多人增长到目前的3800多人,增长近10倍。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入校、毕业,而他们都知道,有一个贴心人,那就是高平发。他办公室的电话真实地见证了高平发辛勤的工作,从安排新生住宿,到指导毕业生找工作,高平发的学生工作事无巨细。在繁忙的时候,他一天要接300多个电话,时间长了,不仅听力受到了影响,连电话机都磨掉了漆,听筒突出的地方甚至都被磨平了。辅导员工作基本没有时间限制,有时候夜里两三点都会接到学生的求助电话,别人周末、寒暑假可以休息一下,辅导员们不行,他们还要组织安排学生活动和实习。
2007级硕士生张敬春身高1米96,入学时床铺不够长,睡觉经常碰到头,高平发知道后,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加长了20多厘米,为张敬春解决了难题。他积极鼓励研究生发展个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06级硕士生王欣提出要开一场个人演唱会,他为其出谋划策,当个人演唱会遇到了困难,他组织学生为其布置场地,解决服装经费等问题。在研究生们的眼里,高平发和蔼可亲,乐于助人,不仅是有求必应的好老师,也是知心的朋友。他经常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去,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他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一起进行文娱活动,研究生参加运动会或比赛,他就是他们的后勤和秘书。
“高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从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来。有一次,我帮他整理档案,发现一些10多年前的学生的资料,高老师知道后小心地把这些资料保留好,然后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这些学生,把这些东西寄出去。他常说,学生的事无大小,如果不小心,可能就会影响他们一辈子。”2007级研究生门晓微说。
广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
在同事的眼里,高平发是一个工作能力强,有激情、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的人。这主要体现在他对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高平发来到研究生院后有许多事都是他第一次开始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学术创新活动等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卢虎胜说。
自担任研究生辅导员以来,高平发结合研究生的特点,积极引导、组织、支持和帮助研究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他带领研究生多次赴长庆、新疆等地进行科技服务,不仅调动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而且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推进了校企的联系和交流。另外,高平发还通过举办各类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学生论坛来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多年来,高平发带领研究生连续6年举办了研究生学术节,光耀石大系列讲座、研究生学术十杰评选、研究生英语系列大赛等活动,共举办了各类博导讲座400多场,举办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12届,2007年承办了全国博士论坛和山东省齐鲁研究生论坛,先后代表学校资助研究生参加世界和全国重要学术会议800多人次。他积极主动挖掘研究生的科研潜能,在项目很小的时候,他鼓励他们把项目做大,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竞赛。他的学生获得过全国第八届“挑战杯”三等奖。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博士生赵振宇在回忆起当年的参赛情况时说“要不是高老师动员和鼓励我参加,我不可能获奖”。在他的努力和组织下,我校研究生在全国“挑战杯”和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8项,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22项,2006年研究生陈金海因科研成绩突出,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新成果奖。
“高老师在这方面放得开,收得住。他敢于放手让我们去搞各种科研活动,同时在大方向上又能把握得比较准,能够在关键的时候给我们一些提醒和帮助,让我们既没有束缚地去创新,又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化学工艺2006级硕士生陈玉林说。
“无论是在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沙漠,还是在酷热的茂名石化炼油现场,他都像兄长一样关心和照顾我们,给不适应环境的同学带来勇气,他坚韧的品格鼓励大家顺利完成全部的调研工作。”现在中海油研究中心工作的毕业生殷志明回忆起当年进行科技服务时说。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够长期承受如此繁琐劳累的工作时,高平发回答说,能看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找到好工作或者继续进行深造,他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付出的任何辛苦都值了。他常说:“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得起学生,作为一个职工,要对得起学校,作为一个个人,要对得起社会”。高平发甘为人梯,勤勤恳恳工作,在为广大学生提供贴切的服务与具体的帮助时,他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