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校附属中学一位普通的教师,作为援疆教师,他在新疆阿勒泰二中支教3年。他就像边疆的一支红烛,为边疆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为边疆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刘建亭已经陪妻子走了很长一段路了,但他始终没有开口告诉她,面对路灯下瘦弱的妻子,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就在这天上午,刘建亭接到学校的通知:作为援疆教师,他被派往新疆阿勒泰地区从事3年的支教。这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但他对新疆尤其是阿勒泰一无所知,在陌生的环境里工作,能否像现在一样把孩子们教好?现在他正是高二的班主任,孩子们马上面临高考,他怎能放下这里的学生?女儿还小,妻子工作很忙,家里怎么办?
“学校要派我去新疆支教3年。”刘建亭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那你怎么想?”妻子愣了一下。
“服从安排,而且这是个锻炼机会。”
“那我支持你!”
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上不提条件,勇于牺牲自我,这是刘建亭的性格;支持丈夫工作,挚爱教育事业,这是同样作为教师的刘建亭妻子的性格。
此时的刘建亭和他的妻子或许还不知道,学校接到中组部和教育部通知后,从业务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多个方面出发,从附中挑选了多名人选,而刘建亭是校长亲自选中的。
出发的时间总是来得那样快。8月28日,党委副书记李兆敏代表学校为刘建亭举行欢送仪式,前往教育部报到。在北京、在乌鲁木齐,分别进行了民族政策、工作环境等的培训。
阿勒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与蒙古国接壤。刘建亭原来听说这是一个地级市,但没想到它是那样地广人稀:面积11.7万平方千米,人口64万。阿勒泰城区是一条街道通两头,连东部的一个普通乡镇都比不了。但是这里的社会环境和治安环境完全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差。
刘建亭被安排到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教高三英语,他的宿舍就在学生宿舍楼上,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一床、一桌、一电视而已。吃,就在食堂。
简单打理后,刘建亭开始了他的工作。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这是刘建亭多年来的做事风格。
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奏出的悠扬乐曲飘扬在夜空,阿勒泰的月亮是出奇的明亮,深秋的寒气袭人。这天晚上,阿勒泰有关部门邀请援疆的干部和教师们聚会。
晚餐后,大家都到蒙古包外赏月。刘建亭一个人坐在山包上,凝望着圆月。中秋、圆月、寒秋、琴声、他乡,此情此景,让人感伤。想起三千公里外的东营、石油大学、附中的同事好友们、家里的妻女,一向坚强、从不轻易流泪的刘建亭突然有了种难以名状的想家的感觉,他听到了眼泪打在落叶上的声音。不是抱怨条件差,不是不愿意来支教,就因为想家,想他那个小家,想石油大学这个大家。
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便可以消除想家的“杂念”,这是刘建亭总结出来的经验。阿勒泰二中,省规范化学校,这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教学硬件还不错,但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都相对落后。刘建亭逐渐意识到,来支教不单单是教课,更重要的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个任务比给学生上好课更重要。
刚来没几天,他便要求参加教学研讨会议,不久就通过示范课与当地教师沟通探讨教学工作,并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白天上课、晚上研究,周末还经常给学生补课。
很快,他和所有的教师、教授的学生打成一片。对学校,他俨然就是一位熟知二中一切的“老教师”;对学生,他就是寄托着希望和未来的挚友良师。
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近700公里。汽车在荒漠和戈壁中颠簸,除了这会动的汽车外,荒野上似乎没有任何会动的东西,包括生命。我校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王兴涛和副校长曹永强已经坐了近10个小时的汽车,他们是专程前往阿勒泰看望刘建亭的。
从乌鲁木齐出来不久,汽车就在这看不到边的戈壁中疾驰,两边的风景始终就是荒漠。王兴涛不断地看表,几次给刘建亭打电话,始终没有信号……
“这是把建亭发配到哪里去了?”王兴涛在问曹永强,也似乎是在责问自己。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他在那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我在这里很好!请学校放心。”看到学校来了亲人,刘建亭很兴奋,他开始滔滔不绝地向领导汇报他的工作,而对生活却只字不提。这一年,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这一年,他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孩子们喜爱;这一年,他的示范课让当地的教师感慨不已,收获良多,更多的教师开始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
这里,因为刘建亭的到来而发生着更多可喜的变化。
阿勒泰的冬天总是来得那么早,持续得那么长,温度经常会降到零下40摄氏度。
这天,我校副校长查明和附属中学校长房金安又专程前往阿勒泰看望刘建亭。临别前,刘建亭邀请他们俩前往附近的桦林公园看雪景。
这次,刘建亭给查校长他们汇报的更多的是成绩、是经验、是今后的打算。而查校长关心的更多的还是他的生活状况,虽然每次打电话、发短信都叮嘱他保重身体。因为查校长知道,以建亭的性格品行,“好好工作、为学校争光”的话不用多说,除了好好照顾自己外,他一切做得都是那么好。
两年多的时间里,刘建亭就是来往于教室、宿舍和食堂,他的课余除了义务补课就是和学生谈心。“孩子们很朴实,并对外界充满了期待,对他们不能只传授知识。交流学习方法、讲讲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在生活上,他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的要求就是给自己安排更多的工作,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工作。
查校长和房校长要走了,他们紧握着建亭的手,再次叮嘱他保重身体。雪山、晚霞、隆冬季节的别离,再次使他们流泪。
望着两位校长远去的背影,刘建亭为背后有学校的支持而感动,他也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他说来阿勒泰支教,已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正因为如此,要让自己做得更好。
夜深了,刘建亭还没有入睡。桌上摆满了孩子们送来的各种礼物,上面写满了祝福:“刘老师,我们永远爱你!”“师恩难忘……”
明天,他就要走了,他已经圆满完成了既定的3年支教任务。
3年间的经历胶片一样从眼前流过……
刘建亭再次流泪,他舍不得这个美丽的地方和这里的孩子们。
3年前,他刚得到通知时,还在想:该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时间;而如今,他才发现,这3年太短了,刚刚来到边疆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把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把爱融入教育事业中,一切都是那么幸福但也那么快!
这3年,他不但优秀完成了支教工作,还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活动,他每年拿出600元资助吉木乃县的一名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并宣传援疆干部组织的“东西助学”活动,还作为桥梁联系我校向阿勒泰二中捐赠了3万元的电教实验设备。阿勒泰地委组织部给予他高度评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发挥了援疆干部作用,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他被评为地区优秀援疆干部,并连续两年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援疆教师。
“三年援疆,一生援疆;一人援疆,全家援疆!”刘建亭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上,他说这是援疆干部们的生动写照。“我
只是做了一点工作,在阿勒泰,在新疆,你会被他们的工作和经历所深深感动。”刘建亭已经把这块热土当作他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挚爱的边疆风情、父老乡亲以及所有的孩子们,这里有他3年撒播下的爱。
烛火更亮了,火红、温暖的烛火照亮了他的脸庞,照暖了他无私奉献、爱生爱教这颗火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