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10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做客第3期“人文讲坛”,以“国内外外语教育实证研究热点话题及发展趋势”为题做学术报告。讲坛由外国语学院承办,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大满教授主持。
徐锦芬指出,在全球一体化日趋激烈的今天,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育能够为各国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有助于各国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近10年在外语教育理论探索与创新、外语教育研究方法规范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客观审视和全面反思我国外语教育现状,仍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国内学外语学习费时低效的现象明显。
徐锦芬认为,外语教育研究具有应用性、跨学科性和实证性。外语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发现那些可能不会被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多面性学科领域,外语教育与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关系密切。徐锦芬基于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挖掘与分析自2009年以来国内外外语教育实证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外语教育实证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国内外对外语教育研究发文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和伦敦大学学院Saito教授,两位学者的发文量均高达43篇。徐锦芬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师生/同伴互动、学习情绪、教师发展、教材建设等外语教育核心研究领域,Saito教授主要关注外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和口语产出。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是我国二语教育领域领军人物,她创建的产出导向法以解决我国英语教育中“学用分离”问题为目标,力图提升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在真实交际活动中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
徐锦芬进一步指出,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以及生态视角都是国内外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常常采用的理论视角。积极心理学也是国内与国际样本数据中共享的高频词,但国际对这一理论框架的使用远远超过国内,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究国内外语教育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报告最后,徐锦芬强调了外语教育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和超学科性,并对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徐锦芬,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编委及外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3项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30多部。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等荣誉称号。在2009年学科高被引作者中,位列全国外语学科第4位。分别于2017和2020年入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