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山岛渔民养殖区 姜旭摄影

负碳小分队合照 姜旭摄影
【本站讯】为了总结负碳经济模式,助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8月3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负碳小分队从烟台长岛县回到青岛,在青岛本地的灵山岛上展开调研,探究两地海岛经济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在调研过程中,调研队对当地较为发达的捕鱼业和旅游业进行深入的了解,采访了渔民、渔家乐员工等当地居民,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灵山岛上相关情况。
通过实践队的实地调研,在灵山岛上大部分当地居民靠捕鱼为生,养殖规模较小,这与长岛县北长山岛存在明显差异,长岛县多采用养殖,且拥有集养殖、垂钓、海上观光为一体的海洋牧场,其资源利用率较灵山岛更高。“这个岛上出海捕鱼的人很多,养殖只是休渔期时的工作,而且规模不是很大。”当地渔民说道。
“我是在旅游旺季才在这里打工的,这里的旺季大约在8月上中旬,其他时间大部分居民还是靠出海打渔”渔家乐的员工这样说道。通过了解,灵山岛上约有200户人家在从事渔家乐行业,但除了旅游旺季,其他时间主要靠打渔为生,渔家乐的收入不如长岛县,灵山岛的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也不如长岛县,在渔民打渔期,灵山岛岸边异味较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影响负碳经济体系,不能更好地发展负碳经济。
通过两地的对比,调研队认识到只有首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负碳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府出台政策调控以更好地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助力更多新型产业发展,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方能实现,负碳经济模式才能良性运作。
负碳小分队顺利完成此次调研,较好地完成了调研目标,对负碳经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这种新型海岛经济模式下的核心即生态环境,政府调控和补贴等政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