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正文
博雅大讲堂第十七期——略论秦汉时期的五行文化与谶纬学说
发布时间:2019-04-14 19:34:51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王宇鹏摄影

【本站讯】4月12日,由文学院主办的以“略论秦汉时期的五行文化与谶纬学说”为主题的第17期博雅大讲堂系列讲座于文理楼142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汉语言文学系教师、历史学博士伊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邹维忠出席,18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伊强立足秦汉传世古书与出土文献,从五行说的产生,系统化、邹衍的五德说,五行相生相胜(克)和符瑞与图谶四个方面简要梳理五行文化与谶纬学说的产生发展,并揭示其影响之所在。“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甲乙……”他首先从《礼记·月令》、《吕氏春秋》等古典文献切入,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五行与月份、颜色、音律、数字、方位等的关系。他指出,五行之说原不复杂,后与星象家之说等相联系,“先陈天时,后推人事”,意义逐渐抽象以至于生出许多花样。随后,伊强引用《吕氏春秋·应同》中“黄帝曰‘土气胜’、禹曰‘木气胜’、汤曰‘金气胜’、文王曰‘火气胜’”的论述,将五行相克与王朝的更迭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古代五行学说与帝王的兴起、政权的更迭紧密相连,这也促进古史的系统化。接着,伊强从中医以及汉代火德说、土德说与水德说之争阐释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原理,并以《隋书•经籍志》等文献阐述符瑞与图谶的发展趋势。他说:“历代统治者对谶纬学说既爱又恨,因为五行学说既能被统治者利用也能被造反者利用。汉代以后谶纬学说逐渐隐匿,一些朝代甚至制定律令和刑罚来禁止它的传播。”讲座最后,伊强引用周作人和鲁迅的话作结,告诉学生们要正确对待国粹,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讲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解五行文化与谶纬学说的契机,也为学生搭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思想文化水平的平台。到场师生纷纷表示,本场讲座内容丰富,论据详实,增进他们对秦汉文化的了解。“这场讲座条理而又系统,真的是非常精彩。汉语言文学1802班朱添慧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 作者:汪泽超 王榕 来自: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淑晴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