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细观家乡变化,传承优秀文化,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夹心配实践队自1月20日起,开展为期35天的赴河北、山东、广东三地传统文化调研活动。
受疫情影响,本次传统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线上分地调研”、“线下实地调研”、“线上成果汇总”’的方式进行。为保证本次社会实践有序进行,1月20日,夹心配实践队成员通过线上QQ群讨论,确立“河北传统技艺”、“山东济南集市文化”、“广东早茶文化”三大调研方向。由于河北地区疫情严峻,夹心配实践队赴河北地区调研的实践队员胡笳仅采取线上调研的方式进行。
在“河北传统技艺”调研中,实践队员胡笳通过网络资料查阅,从不同角度深入学习理解河北吴桥杂技、木板大鼓、河北梆子、手绘门帘四个独具河北特色的传统技艺,了解这四个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文化地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了河北的传统文化,我没有想到我生活了这么久的城市,还有这么多没有发现的美好的东西!”调研后胡笳说到。
在“山东济南集市文化”调研中,实践队员艾德馨通过图书馆借阅《新编社会学辞典》,了解集市释义以及当下国家对集市贸易的态度;通过网络资料查询,了解集市文化的起源、发展;通过“赶集”,融入集市,感受文化氛围。调研后艾德馨说道:“‘赶集’不像逛超市,摊主的吆喝声,卖家与买家激烈的讨价还价,随风飘来的糖炒栗子味儿,时时刻刻收获浓浓的乡土情。”
在“广东早茶文化”调研中,实践队员李沛津多次奔赴茶楼,在茶楼中听长辈讲述早茶文化渊源、饮茶礼仪文化,询问服务员早茶所点茶的种类以及功效,同时也通过网络更广泛、深入的了解广东早茶文化。“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早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李沛津感慨道。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进实践队员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实践队员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实践队员与家乡关系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