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0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司)就业指导服务处处长詹清华一行来校就“微专业”及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校长助理王效美出席会议,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文军主持会议,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詹清华一行来校调研
王效美代表学校对詹清华一行来校调研表示欢迎。她表示,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双千”计划工作,通过教务部门、就业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打造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微专业、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训系列课程,探索打造“需求牵引—能力培养—精准对接”的闭环培养机制,大力提升学生求职和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希望以此调研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要求,高质量落实好“双千”计划。
詹清华感谢学校对本次调研做的准备工作。她从政策层面解读“双千”计划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指出“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急需领域,以促就业为目标,立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助力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她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双千”计划的落实情况,希望通过调研了解高校“双千”计划的实施情况、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等,进一步推进“双千”计划走深走实。
教务处副处长刘臻从建设定位、建设要求、保障机制、建设成效等方面汇报学校微专业建设情况,指出学校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强化产教融入,建设“更灵活”“更前沿”“更交叉”“更适用”的微专业,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刘臻汇报微专业建设情况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晓珂汇报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情况。她介绍学校就业课程“院本化”改革情况以及面向行业、基于专业、促进就业、发展职业的“四业贯通”改革特色,从基本素质提升类培训、专业技能训练类培训、人工智能应用类培训、实习实践类培训等方面汇报学校开展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情况。

赵晓珂汇报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情况
詹清华对学校微专业建设、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开展情况及学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她指出,高校要结合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更灵活、更聚焦的优势,优先发动2025届毕业生,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证明,高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双千”计划实施机制,广泛汇集各方资源,立足人才供需对接,开发系列课程。她指出,学校已经进行了扎实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希望在已有建设基础上,持续深入探索实践,久久为功。
与会人员围绕“微专业”建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内容进行交流。调研期间,詹清华一行实地参观考察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软硬件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