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在石大,有这样一位“全能型”教师:他是课堂上的“案例大师”,用鲜活故事让硬核知识秒变“接地气”;是竞赛场上的“领航员”,带领80%的选课学生征战行业赛事;是学生成长的“摆渡人”,为学生“扶上马,送一程”。曾获第四届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山东省教学名师、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多项荣誉。他就是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李世宝老师,用20余年从教经验,把“以学生为中心”写成了育人路上的生动注脚。

李世宝老师
妙趣课堂:用“中国正能量”敲开专业大门
关于“如何在课堂上讲好知识”这个问题,李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移动通信》课程的主讲人,李世宝老师深谙“理论落地”的关键,移动通信这门课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内容广泛,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及时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世宝老师摸索出了自己的“绝招”,就是“用听得懂的故事,讲透高精尖的知识”。

李世宝老师为新生开展专业介绍讲座
在他的课堂上,各种生动具象化的例子层出不穷,既有站在国际视角上的技术分析,又有华为5G基站建设的中国实践。“在课堂上你举的例子应该蕴含着理论和价值的‘双重密码’。其一是,你的例子要简单直白让学生一下子能听懂,其二是,你的例子中要蕴含着中国人所认可的一些‘正能量’”。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张巧妹老师曾经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她说“李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话很幽默风趣,大家上课不仅能听懂,也爱听、听得进去”。
产教融合:让课堂直通“真场景、真需求”
当很多同学在苦恼“学到的知识没办法学以致用”的时候,李世宝老师课堂上的学生却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在李老师的教学理念中“学”与“用”从来不是平行线。李世宝老师主讲的课程直接对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原大唐杯),“在大赛的题目中,有许多来自一线的应用问题,并且和课程上的内容紧密相关。我认为这是去接触最新的行业信息的一个非常好的路径,而且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又让同学们巩固了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了不让同学们有过多课程的压力,李世宝老师甚至把20分钟的课后作业设置为大赛的题目内容,只要是参赛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将大赛创新赛道选题“平移”到自己的课后作业中,真正实现“学中赛、赛中学”。

李世宝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比赛
不仅如此,李世宝老师还积极与歌尔等知名企业对接,邀请企业的工程师走进课堂,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指导。在指导、讲解作品的时候,工程师们可以把产业界的先进技术融合在课堂里,学生可以真正接触“真问题、真需求、真场景”,在解决一线问题的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感受专业的温度和力量。
换位思考: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李世宝老师常常扮演着“多重角色”,有时是班主任,有时是学业导师,有时是系主任,角色在不断变化,但是他“以学生为中心”的底色却一直没有改变。当学生刚入学处于“迷茫期”时,他积极为同学们开办“两场讲座”,一场讲专业学习上的困惑,一场讲职业理解上的困惑。

李世宝老师与企业交流
不仅如此,他还自创了“金点子大赛”,鼓励大一的学生们探索专业知识,对未来“要干什么”有一个初步判断,他在大赛中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对于优秀的作品进行现场发奖。有的高年级学生一直到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也记得当时“金点子大赛”的主题。“给同学们播下兴趣的种子,这可以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之路”。在大三时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考研还是就业,会陷入一段时间的“纠结期”。李世宝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早在10月份就会给学生开一场讲座,用数据对比出国、考研、就业等路径差异,让学生们少走弯路。
在讲座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李世宝老师所在的专业,升学率达到了60%,平均就业率更是达到了90%。最后的毕业就业时期,李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他联合企业开发“岗前衔接课”,学生们可以在企业内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在做就业选择时,这些学生往往就会具有更大的优势。李世宝老师谈到“不仅要让学生能找到工作,更要让学生发展得好,实现真正的‘扶上马,送一程’”。
采访中,李世宝老师反复提到石大的传承“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自己放回‘学生时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从课堂到赛场,从校园到企业。李世宝老师在育人这条路上,坚持“把每件小事做到学生心坎里。”正如他所说,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种,当学生眼里有光、心里有方向,就是老师对“以学生为中心”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