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于4月2日开班。开班仪式上,全国首届“明德教师奖”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杨九民应邀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一流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

学校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开班
杨九民从政治要求、产业变革需求、历史发展规律、教育改革形势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指出新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教师数字素养》的出台为教师发展设定了全新标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亟待重构,应更加注重打造学生深度参与式课堂,教师角色也应从传统知识传递者向“引导者、管理者、合作者”转变。

杨九民教授作报告
杨九民细致解读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从教学理念与目标、内容分析、过程与方法、考评与反馈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建设一流课程的具体路径。他介绍了经典的ADDIE教学设计模型,对模型中涵盖的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ealuation)五个环节进行了深度阐释,并重点演示了如何运用前沿AI技术赋能ADDIE模型各环节的迭代升级,为教学设计创新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本期研修班是学校举办的第25期教师教学发展专题研修班,吸引了来自各教学单位的111位教师报名参加。研修班将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或团队,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理念、智慧教学工具应用、AI驱动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创新、智慧课程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发展活动。截至目前,研修班已累计培训教师1373人,有力推动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