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学校在各学院实验室安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检查督导工作,对全校实验室进行拉网式、全方位、全过程隐患排查,做到以查促改、以查促建,抓实抓细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加强高层次平台建设,快速提升相关学科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以来,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部发布多项通知文件,要求各高校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复杂艰巨性,强化红线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
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实验室管理处将加强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围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部署开展加强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分“安全责任、安全保障、安全监管、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六个方面,出台、修订了16个制度文件,以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作为抓手,盯紧薄弱环节,坚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
压实责任,做好安全保障,夯实安全硬地基。学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构建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成立以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构建实验室安全运行机制,夯实实验室安全工作硬地基。通过考核管理办法,宣传模范典型,树立红线意识。
学校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内容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各个方面,明确了安全责任体系、管理职责和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意识入脑入心、责任到岗到人,工作落实落细。
根据“分类引导、分级推进”的原则做好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全面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求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根据危险源分类和风险等级划分,对实验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出台《实验室危险源管理办法》,理顺实验室常见危险源的管理职责,实现实验室风险的精准管控。
加强监管,做好风险管控,下好安全先手棋。为及时排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已形成体系化、常态化、有重点、分层次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机制,建立了“每周单位自查-每月专家督导-每学期学校检查-政府专项检查-第三方评估公司检查”的检查体系,通过《实验室安全检查实施办法》,对实验室安全检查的责任主体、检查频次、检查要求等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范和要求。
学校专门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组,在检查工作过程中,积极宣传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将每次检查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整理形成书面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单位逐一对照、分析原因、实施整改,限期提交整改报告。对隐患实行“销号式”管理,实现了从检查到整改全程留痕的闭环管理。
做好实验室安全风险管控,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风险评估,精准识别风险,科学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对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危险废物、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特种设备等常见危险源均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未雨绸缪,加强事故预警,铸牢安全红防线。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实验室管理处积极争取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根据学院需求,配置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急救药品柜、护目镜等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完善了实验室危废暂存角并配备专用托盘,统一制作了《实验室安全信息卡》《管控类试剂标签》,从细节入手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学校出台《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同时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专门的应急管理预案,对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要求和流程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以事故为警示,提高红线意识,做好事故追责,修订《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与奖惩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主体及类型,明确了实验室安全责任分级及处理规定,明确了责任追究权限和程序,为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通过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学校教学科研和日常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和保障;各学院根据各自学科特色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也相应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通过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落实,提升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