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和提高整体水平为目标,聚焦高层次人才队伍、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引育、团队建设、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提升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一、引领约束并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按照“正向引领、负向约束”的思路,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工作首位,定期开展实践教育、仪式教育和警示教育;立足学校特点探索打造1-2个品牌项目,建设3-4个实践基地,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完善荣誉表彰体系,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师德典型;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强化师德考评监督,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二、引进培育并举,推动教师整体水平再提升
实施优秀人才汇聚工程。实施“光华学者计划”“一院一策”差异化招聘和“一事一议”制度,全力引进高端学术带头人,引进一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大量引进优秀青年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根据学校学科战略布局和各学科的优先、重点、培育方向,制定年度招聘计划,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学校在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布局,整合现有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强人才引进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促进人才向优势学科、战略性发展学科和师资紧缺学科聚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建设立体高效的引才网络;对业绩突出、急需紧缺优秀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程序,加快人才引进速度。
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拓展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展通道,健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跟踪反馈机制,大力实行优秀人才高级职称和导师资格直聘制度,完善副教授、教授破格晋升办法,加快培育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深入实施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计划、卓越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教学发展专题研修计划,全面推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和终身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激励机制。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学院、导师三级人才培养责任体系,健全博士后选用、出站与退出机制,建好青年人才蓄水池。
加快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建设一批以高端人才为带头人,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重要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以各类教学建设项目为载体,引进和培养一批教学团队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建设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改革团队组织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团队整体考核制和团队薪酬分配制,赋予团队带头人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强化团队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激励团队在搭建高端平台、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激励服务并重,形成教师活力焕发新局面
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破除“五唯”倾向,进一步完善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制度,按照不同类型层次、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岗位要求,细化分类评价,优化条件设置,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中,改进评价方式,深入实施学术成果代表作和校外小同行评审制度。健全二级单位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方式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有效运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薪酬体系;建立薪酬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学校薪酬待遇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完善二级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拨付办法,建立基于业绩与贡献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核拨制度。
提升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各级人才工作组织的职责作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实时、共享的人事信息库,实现人事管理服务信息化及面向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服务;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加大人才服务专员配备力度,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畅谈“十四五” 共谋新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一是强培养,铸造成就人才高平台。按照“高线引领、底线约束”的思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坚持实践标准,完善“光华学者计划”遴选和培育机制,支持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依托科研平台,探索团队建设机制,赋予团队负责人更大人、财、物自主权。
二是重引进,打造集聚人才新高地。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引才制度,形成校企支持叠加。坚持需求导向,实施“一院一策”教师差异化招聘,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坚持质量导向,建立人才引进快速响应机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三是优体制,营造激励人才软环境。落实教学院部用人主体自主权,建立二级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规避“内卷”现象,探索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制度。强化贡献导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人事处处长 牛庆玮
教师的教学发展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十四五”期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紧密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目标要求,以“推广先进教育理念,打造卓越教学文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工作宗旨,优化教师教学发展平台,拓展教师教学发展路径,创新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建立具有石大特色的教学发展服务品牌。深入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青年教师卓越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教学发展专题研修“三大计划”,做实做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两大竞赛”,有效落实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着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服务体系,健全教学发展评价机制,打造多元化教师发展空间,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构建“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学”的卓越教学文化,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