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言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言论 > 正文
方华灿:我所感受的教育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05-10 11:31:36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我1952年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到清华大学石油系任教。1953年,随清华大学石油系转到新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此后,从未离开过这所大学,与她相伴了70年。在此期间,我见证了学校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辉煌历程,目睹了北京创建、华东再建、重建北京的艰辛征程。在这70年的美好时光与峥嵘岁月中,学校的方方面面教育了我。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作为一名石油高等教育领域的老教育工作者,我学习之后,深深感到,教育家精神是引领和激励我70年高等教育生涯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报效祖国,忠于人民

1952年开始做教师时,我不愿意在学校搞教育工作,不愿意做教师,于是几次找领导,请求放我到油矿现场工作。因为我曾在玉门油矿实习过一年,我希望到玉门油矿,为祖国大西北建设尽一份力量。领导开导我说:“教师是‘工作母机’,是生产机床的机器,多么重要啊!你培养出成千上万名石油工业建设者,比你一个人参加大西北建设,贡献要大得多吧。”领导这一席话,使我头脑开窍。自此,我开始培养自己对教育工作、教师工作热爱的情感,直至我“桃李满天下”时,感到非常幸福。我认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应该是铸造一名教育家的根基。

1952年10月,我参加了“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工作组”。组长为石油管理总局人事教育处处长连庆溥,她安排我编写“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目的是呈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审批该项目。连处长向我传达了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及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后,指出:“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抗美援朝及民用需要大量石油,国家急需培养大批石油工业建设人才的重要意义,你一定要在编写时,将建立北京石油学院的重要意义讲清楚。”我很受教育,联系我在玉门油矿亲眼看到的日夜不停、川流不息的一辆辆满载桶装汽油的卡车,将刚出厂的汽油运往西安上火车送到抗美援朝前线的情景,我深深感到建设石油学院、从事石油教育,就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报效祖国。

我初到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时,给我们3位青年教师的任务是学习苏联建立我国的石油矿场机械专业。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要开出3门新专业课,我们每人分1门,都是马上开课。没有教材,只有俄文的课程教学大纲,怎么能开出新课?我们叫“过教学关”。不懂俄文,就去学“速成俄文”,现学现翻译点儿俄文资料;来不及编写出全书,就编油印活页讲义,自己刻蜡板,边编边刻,直至深夜,第二天清早用油印机赶印,拿到教室时仍留有油墨香味,学生戏称“油墨香”来了;没讲过课就“面壁”,一个人对着墙壁反复地默讲,再在教研室内试讲,直至通过后上讲堂。“过教学关”教育了我,它鞭策着我,直到今年给学生作“海洋油气能源转型中的新能源”讲座时,仍是自己动手制作PPT课件,并反复修改及“面壁”之后,才上讲堂。总之,人民教师就是要扎实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工作,一辈子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忠于人民。

二、仁爱敬业,甘于奉献

仁爱是指仁爱之心,正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它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爱生如子。我大学毕业22岁,做了教师。我父亲知道后对我讲:“你当了教师要爱徒如子啊!一定要像‘望子成龙’那样,把学生培养成才。”我记住了父亲的话。那时,我刚到清华大学任教,正好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的部分学生被分配到石油工程系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其中有的学生不愿意,闹情绪,系里让我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针对学生不愿学石油、不愿离开清华到新建的石油学院的情况,三番五次到学生宿舍与他们谈心,向他们讲述我在玉门油矿实习时的亲身经历与体会,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这时,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师爱,对学生的关爱应从哪里入手。后来,我带研究生时,发现有的学生政治上要求进步,我就引导他们向党靠拢,多名同学提出入党申请,并让我作入党介绍人,最后通过考验被批准成为共产党员。我进一步感到师爱还包括对学生政治上的关心。我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出国攻读博士,他走后妻子独自生活,困难不少。一次,在她病倒在床上不能去医院时,我就帮忙请大夫到她家里医治。这件事启发我,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也是师爱中不可缺少的。就这样,我在实践中学习怎样发挥师爱做到“爱生如子” 、如何实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晚年,有学生来看我,我们促膝而谈,亲如一家人,使我感到爱生如子,其乐融融!

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学校任命我担任机械系党支部书记,我有畏难情绪。校党总支书记与我谈话,他说:“你怕什么?不会做就学嘛,在战斗中成长,从战争中学习,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干一行,爱一行,你一定会做好系里的工作的。”他的这一番话点亮了我这支爱岗敬业的蜡烛。

我刚工作不久,没有与高级知识分子共事过,就在实践中学,与系主任蔡伯民教授配合默契,团结全系师生员工一起奋斗,把机械系建成了1958—1965年连续被评为全校先进系红旗单位的系。及至迁校山东,在人员流失、设备损坏、教学及生活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与全系师生员工一起,迎难而上,为再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而努力。为了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我就自己给教师开了英语和机械振动学两门提高课。就这样,我在机械系一干就是31年,而且是越干越热爱机械系。我分别在50周年校庆、60周年校庆、70周年校庆之际,连续三次向机电学院领导“请缨”,为学院编写出版了3部回顾学院历史的书 籍———《辉煌五十年》《辉煌六十年》《辉煌七十年》,以寄托我对机械系的“乡愁” 。

1992年我调回石油大学(北京)机械系任教。系里找不到人开新课专业英语、机械可靠性工程,我就承担讲授;系里试点机械原理课双语教学,我就编写出版了《MechanismDesign》英文教科书给该试点课使用。1996年我退休,又被聘为机械系教学专家组组长,一干就是17年。在此期间,我还编写出版了《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帮助教师讲好课。2011年我辞去专家组工作。此后,我心系海洋石油,80岁时,出版了《海洋石油工程》(上册、下册);90岁时,出版了《方华灿文集———海洋石油装备进展》。我还心系下一代,出版了《寄语大学生》一书,启迪学生成才;为研究生开设了“海洋石油装备新进展”讲座,给学生“充电”。就这样,我写出了自勉诗句“耄耋尤应壮志在”,幸福感油然而生。

三、立德树人,严于从教

1952年蒋南翔任清华大学校长,他首次讲话中提出了要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我听了之后很受教育,觉得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本领,还要育人,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不能做“教书匠”。1964年,我带领机械系的一个调研组,到大庆油田调研毕业生质量。他们普遍对北京石油学院的毕业生很满意,他们认为,北京石油学院的毕业生,首先是“政治思想上过硬”,在石油大会战中,做出了很大贡献。“政治思想上过硬”就是“红”,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这次调研使我进一步感到,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人民教师必须把树立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而且还要始终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及因材施教理念。

“严师出高徒”,我少年时就知道这句话。待到上大学时,在严的环境中我感到教育工作必须“严”字当头。我上的北洋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它素以“三严”(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闻名。1948年,我一入学,就感受到“严”。学校宣布:一年级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年级数、理、化三门课的统一考试;一年级末的期末考试一门课不及格就退学,无补考。同学们都紧张地学习,怕被退学。第一个月统考时,工学院院长李书田教授亲临考场监考,非常严格。我感到学校确实是从严治校。后来,我在系及校领导岗位上时,就以李书田院长为榜样,学习他从严治校的作风,给自己规定了3条:每学期开学必进教室听课,以检查教学秩序;期末必进考场监考,以督导考场纪律;期中必进行检查,通过听课及学生座谈,检查教学质量。

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传承母校的从严治学、从严治教理念,对自己和学生都严格要求。我讲课时,若有迟到的学生,必须交出书面检讨。带研究生时,我常对学生说:科研是极其严肃的工作,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要求学生的论文不能有一字一句差错。一次,在学生座谈会上,一位学生讲道:“老师一门课可能会讲几十遍,若一堂课未讲好,可以总结提高,下次再讲好,但是我们学生可能一辈子只听这一次,不可能再听改好的课,所以请老师必须全力以赴讲好每一堂课。”我听了之后很受教育,不仅以此鞭策自已要认真备课、精益求精讲好每一堂课,而且还常讲给年轻教师,以此为鉴。

1960年,我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在石油大会战熔炉里,受到了“三老四严”的熏陶,进一步感到必须要将“严”字自始至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校的高德利、李根生、徐春明、张来斌4位教授,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4位都是本科求学于华东石油学院,其中,张来斌还是我带的硕士生。可以说他们是“土生土长”、我校自己培养出来的院士。显而易见,我校出了“高徒”,立德树人、严于从教开了花结了果。

四、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动力。追求卓越既可推动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又可推进所从事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塑造自己来说,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卓越应该是教育家精神中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一名言行在社会上都是模范的高尚的人。

从推进教育事业来看,追求卓越及勇于创新的驱动非常明显。先以办学为例。1952年,我编写“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时,领导指示我一定要将“经过若干年努力北京石油学院要达到甚至超过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水平”写进去。结果,1965年我校胜利实现了办学目标,追求卓越的动力凸显。华东石油学院再建时提出的“建成 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于1988年圆满实现,并被批准更名为石油大学,这也是追求卓越的硕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突破条条框框,于2011年办学主体自东营迁至黄岛,学校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孔雀西北飞”,自2015年开始,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建校,为新疆的建设及“一带一 路”的人才培养服务,则是全国高校中之首创。这些都是教育家精神在办学中的体现。

再以学科建设为例。我们海洋石油装备学科就是一直在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驱动下前进的。1964年发现大港油田,并查明它与渤海里的油气田相连,石油部决定“下海找油”。康世恩副部长来我校作动员报告,号召师生转学海洋石油。我听了报告很受鼓舞,决定从陆上石油矿场机械转向海洋石油装备,为祖国建成一流海洋石油行业培养新型人才而努力。自此,我踏上了开拓新学科领域的征程。首先是开新课,无教材就自己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海洋石油钻采装备与结构》教科书。继而开展科研,建立了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研究室,招收了国内第一批海洋石油装备的研究生。我们团队以“海洋石 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为科研主题,从只考虑随机海浪载荷作用到增加随机海冰载荷联合作用,再到除考虑载荷的随机性之外加上模糊性,一步步开拓前进,终于建立起了模糊概率断裂力学新学科分支,出版了《模糊概率断裂力学》及《海洋石油钢结构的疲劳寿命》《冰区海洋石油钢结构工程力学》《冰区海上结构物的可靠性分析》等专著,并获得了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进步奖10项。与此同时,将研制成的“冰区海洋石油平台服役寿命及可靠性评估”计算软件,提供给渤海石油公司,用以评估平台剩余寿命,获得了很大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学科建设的进展和科研成果的获得,与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驱动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成功之本,它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永放光芒。

【 作者: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