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言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言论 > 正文
岁月如歌燃烧青春——读《青春之歌》有感
发布时间:2021-11-23 22:21:5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念及青春,孟东野的“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激人进取。于青春之际,读一本“红书”,犹如唱一曲战歌。那一片赤心,随着跳动的音弦,时而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澎湃,时而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理想,时而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慷慨。而在众多“红书”中,《青春之歌》便是让我最难忘的一部,它令我感悟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真谛。

20世纪30年代初,冷冽的寒风裹挟着除夕之夜的北平,席卷着大街小巷。而在此时此刻,十余位青年聚在一处秉烛夜谈,似一团烈火燃起思想与理性的火焰。

沦陷的东北故园使他们饱含热泪,腐蠹的当局统治让他们义愤填膺,日寇的侵略令他们愤恨不已。他们将民族的生死存亡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胜利中呐喊,欢呼红军反围剿的胜利;他们在苦难中奋不顾身,投身于拯救祖国危难的事业中。而在其间就有《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静。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是我最喜爱的人物。在我看来,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涅槃重生的成长史。她出生于地主之家,然生母却因出生于农村而被迫害致死。深受后母凌辱的她,从小便养成了孤僻伉直的不屈性格。她因厌恶害死她母亲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而离家出走,一路走来,她摸索着、磨炼着、成长着。她努力逃避“玩物”“花瓶”的命运,最初是为了自己,也有过罗曼蒂克的幻想;但后来,她遇见生命中不可抗拒的三个男人,遇到多个激情澎湃、勇敢无畏的无产阶级战士,感受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鲜明对比。慢慢地,她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战士。这过程自然是痛苦的,刚开始,她有点胆小,警惕性不高;但到后来,在同志的批评引导、多次实践以及帮助下,她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革命意识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这一过程中,她的生命里出现了三个男子,每一个都将她带上了不同的道路,使她的青春经历不同的阶段。卢嘉川因思想上的契合与林道静走到一起,他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热情大方、活泼机敏、细心真诚、勇敢无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的他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他的精神也不断激励着像林道静这样的人不断奋进。他们为了同一个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

《青春之歌》是在建党之初、国家危难这样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它塑造了一个个爱国担当、有胆有识的热血青年形象。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为国家兴亡和人民幸福勇敢斗争顽强拼搏的劳苦大众,而他们的抗争与奋斗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不散。作品成文至今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其中所传达的精神则是历久弥新。

一书读罢,掩卷深思,令我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燃烧的青春、如歌的岁月、激情的热血,让我总也看不够、品不腻、忘不掉。全书充满激情和热血,谱写出一曲不惧坎坷、勇往直前的青春之歌。鲁迅先生曾说:“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在我看来,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 作者:张朦方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报  责任编辑:周子豪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