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再也不要《无声告白》
发布时间:2018-10-14 13:47:08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头顶漆黑的夜幕像一池春水,星光熠熠。这些星星和她科学书上的插图看上去不太一样,书上的星星模糊晦暗,如同摇摇欲坠的口水,而天上的星星棱角分明,每一颗都像一个完美的句号,用光亮为天空断句。”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像一只温顺的小羊一般,为了母亲的存在,努力学习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装作自己很喜欢的样子,她的敏感脆弱、迎合顺从、矛盾挣扎,最终用自杀这种残忍手段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她走进冰冷的湖水中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释然还是一种自我救赎?不免让人唏嘘。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有心之所向,在现实中却都举步维艰。当成人的梦想遭到现实困境,当成人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痛苦,这种愤愤不满,这种失魂落魄,就会转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痛苦像瘟疫一样,在情感的领域所向披靡。像一粒橡树的种子,被丢弃在心铸成的院子里,长成一棵名为秘密的树,误解、排斥、压抑、抛弃是窗户上的四扇玻璃,层层反射,不断放大,燃成一场燎原的火,自我毁灭也不可惜。

在白色皮肤蓝色眼睛构筑的世界里,黑色本身就是原罪。亚洲人的面孔、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一个自卑敏感的小姑娘,就像是误入了现实的荒原,这里草木丛生,这里鲜花遍地,但是,这里不是她的理想国。像是一只没有草原的野马,头上戴着紧箍咒的齐天大圣,一句“懂事”划定了一个爱的圆,圆外是自由、渴望,圆内是可怜的父母的情感寄托。

曾有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我想说,“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人性的悲悯让他人无法拒绝,但这不是我们情感施压的挡箭牌,在时代的洪流里,每个人都难免心意难酬,难免伤痕累累,难免有不可避免的困境,有绕不开的认同命题。这些都应该由时代里的自我存在去挣扎,去求索,去抗争,在别的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代偿。转嫁痛苦是一种可耻的怯懦,让孩子承接痛苦更是可悲的重活一世。

莎翁曾将悲剧分为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前者是无常的强大世界对弱小人类的捉弄和摧毁,后者则是人类自身的缺点所导致的灾难。由于人类自身感知力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自身的情感得到满足和投射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忽略他人的需求和寄托,任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不去辨别它前进的动力来源,并习惯性的将无力改变的事情匹配一个自我认可的解释。

《无声告白》的悲剧性在于,每个人都像是身处孤岛,彼此因爱相连,彼此因痛交缠,断层的情感和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每个人孤立、挣扎、无法宣泄,他们的爱与痛没有中间地带,每个人都在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但是这谈何容易。玛丽琳出走,但是孩子绑住了她的脚步,她也不再具有当年的学术激情,无法真正融入。娜拉出走,最后留下了《娜拉走后怎样》这样一个命题,学者们日复一日研究,得不出一个更温和的结论。莉迪亚出走,踏进冰冷的湖水中,独留一夜摇摇欲坠的星。

孤岛上的我们,害怕独木难支,害怕孤掌难鸣,但要相信:在爱的荒原上,我们绝不是一星孤单的微光,当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当这微光足够撑起一片黑暗的天地,我们再也不要《无声告白》。

【 作者:于梦提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淑晴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