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文苑 > 正文
悄悄出发 ——《文化苦旅》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2-23 19:30:49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很久不曾看书了,好像和书脱轨了一样,于是,在多方催促下,我终于拿起了《文化苦旅》,准备再重温一遍余秋雨的殿堂。

《文化苦旅》在我看来是一个人的精神内化,是沙漠里,疲惫的旅人终于看见的一口泉水。我好像通过这样一本书看见了剔透的灵魂在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行走,在心灵的角角落落奔波。于是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一本散文集,更像是一本回忆录,一部电影,是留在心里的最深切的挂念。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牌坊》《寺庙》《信客》三篇。《牌坊》里说道:“等级越低的日子反而越好过,等级越高的日子反而越不好过。”这里的等级是指什么呢?是制度吗?是阶级吗?不是,是石匠的等级。但你又能说这不是制度、不是阶级吗?我想是不能的,“贞节牌坊”也是制度的一种映射,是封建制度给予女子的坚固的、不可摧毁的枷锁。从这一篇章里,我好像看见了灵魂的撕扯,我看见新旧制度在做斗争,它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开始互相搏斗,但最后谁赢了谁呢?我不知道,或者说,我知道,我当然希望是新制度战胜了,因为要进步。但看来看去,我却总觉得悲观,我们一直一直在争夺。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一直在为了自己、为了人民、为了革命,奋斗。为了什么呢,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有文化是为了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了文化就可以减少偏见,就可以学会进步。

“我渐渐明白了,女教师们为什么那么迫切地想要招收女学生,连翻山越岭也不在乎?

河英,雪岭上的一个红点,就像那束冰封的金发。

冰封的金发终于被两个现代青年用小车推出了冰库,那个姑娘已在熹微的晨光中完全解冻。一群黑发飘飘的中国姑娘并没有靠别人的小车,她们自己解冻了,解冻在四处潜行的安静中。

这些美貌绝伦的东方女子,也为一个个乡村解了冻,为一道道山梁解了冻,为一大批男孩子、女孩子解了冻。”

读到这段话,我深受触动,我似乎明白了,又好像是在雾里前行,不是很了解,但,教育是有意义的,这意义是重大的。

“我已经断定,在大地还在沉睡时悄悄出现的熹微晨光,与《中国历代失踪女子名录》有关。但是,这部名录,是山川之玄,岁月之秘。它无痕无迹,无符无字,却被天地铭记。

我只知,自己,就是从那解冻了的乡村走出。”

看看,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啊,是走出,是希望。

一篇篇看下去,一字字读下去,我沉浸在余秋雨先生为我铸造的文化殿堂里。你看见了吗?你听见了吗?远处飘扬的旗帜,远处传来的呼声,那是希望啊,是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换来的希望啊。

于是,我接着看书,接着读书。

我看见,孩子们读书了,孩子们和花一样,迎着朝露,伴着花香,一点点进步了,毕业了,然后就动身了,就如书里说的“佛在说,动身吧”,我的学识浅薄,实在不足以描述出这短短几个字带给我的触动。

我总是很容易被感动,看这本书时更是,我好像看到了一颗颗嫩芽,在艰难的、痛苦的、没有阳光雨露的环境下成长,但最后,它们长得异常茁壮,于是,我总是会忍不住的,忍不住喜极而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的灵魂收到了极大的、撼动,我在踽踽独行中,看到了文化的美丽,看到了历史的底蕴,是厚重的,是澎湃的,我的心跟着余秋雨先生去了都江堰,看了莫高窟,我几乎能够看到一个哲人瘦瘦的影子,背着手,低着头,在断垣残墙或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前,一会儿静静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欲步却又停留他惊叹、震憾,他婉惜、叹息。皱着眉在慢慢地踱着,我也与这位哲人一齐品味历史,体验文化,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期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急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我也无法用自己的文笔叙述出多么伟大的文字,我只是想用我自己平淡的水平,勾勒我自己在《文化苦旅》中收获的、明白的。

【 作者:苏蓓 来自:大学生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李卓霖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