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言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石大言论 > 正文
领导干部要有敢于担当的底气
发布时间:2014-06-09 13:06:10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底气系指“信心或勇气”。实事求是讲,这种解释并不能让我们十分信服。因为一个人的信心或勇气在有些时候也可以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可以是心理素质好或不要脸。

底气不是空穴来风,不能指望“多喝汽水”,一个人特别是一名领导干部说话办事是不是有底气,关键还是要看他的德才表现。一是要看他有没有私心杂念,是不是行端影直,能不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率先垂范还是率先“垂”。中国人信奉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力量,而不是权力的力量。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欧阳修先生讲说:“以令率人,不若身先。”我们也常讲,无私方能无畏,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连自己都不信,自己都不干,偏要指使别人朝前看、往前冲、打前站,就只能骗鬼了,估计鬼都不信。凡事不敢说“我先打个样儿”,而是手电筒照人,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偏偏自己就有遍体的软肋、硬伤和死穴,天天有人在背后戳脊梁骨,说话办事自然就硬气不起来,这样的人只能让人看低看轻看不起,又如何能让人信任信服、让人心服口服?怎么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当然也就没有了担当的资格和底气。

二是光说不练不行,光是嘴上功夫,口活儿好没用,还要有硬本事与真功夫。底气来自于底蕴,有没有底气还决定于你有没有底数、掌握不掌握底细,是否具备底功。遇到问题、矛盾、困难和挫折,自己先就沉不住气,迷了方向,慌了阵脚,乱了方寸,束手无策,一脑袋糨子,以其昏昏,却巴望着能使人昭昭,倒是比较适合看客的身份,又何来担当者的底气?

所以,增强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底气,首先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净化,养正气、去官气,公平正义,过好廉洁关。古人讲:“公生明,廉生威”。这里的“威”就是底气。底气来自公平公正,正义无私。只要领导干部自身凡事出于公心,就能刚正不阿,就能肩膀硬、腰杆直、中气足、阳气盛。浑身官气和虚张声势都是底气不足的表现。一碗水不能端平了,厚此薄彼,拉帮结派,也就没有了说服力号召力,也不可能心安理得底气十足。底气还来自清正廉洁、严格自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从众心理、不平衡心理,时刻提醒自己至少要知道边界在哪儿,不越界线,不松防线,坚决不碰高压线,不踩红线,守住底线。须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丢一份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我们当然知道,在当下的社会,任何一个人想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很难很难,但我们不可以失去一个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不丧失自我,不出卖灵魂,不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不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至少我们还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还要有起码的正义感是非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增强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底气,还要加强自我锤炼和自我完善,接地气、长才气,聚民气、助人气、集民智。老话儿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稀松平常,能力缺失,担当无方,也就无从担当,所谓担当也就成了一种作秀和乏力的一腔热血,就会失去群众对你的信任,你说话就没有号召力,说了别人也会不服气。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加强学习,注重学习新的理念、方法,养成热爱学习的毛病和习惯,持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意,汇民智,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在自身敢于担当的同时,不断强化敢于担当的能力,善于担当、精于担当。

【 作者:吴文山 来自:本站  责任编辑:刘鑫鑫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