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牵头4项目获教育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本站讯】近日,教育部颁发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证书,我校牵头完成的4个项目获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是石油工程学院孙金声院士负责完成的“复杂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高效控制技术及工业应用”,以及戴彩丽教授负责完成的“纳米流体协同清洁压裂液与压裂排驱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是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范宜仁教授负责完成的“水平井随钻电测井多尺度成像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以及化学化工学院张秀霞教授负责完成的“油田固废资源化及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

“复杂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高效控制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针对我国深层和非常规油气钻井工程中面临的井漏重大技术难题,建立了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预测与诊断技术,首创了微裂缝地层自适应防漏技术、裂缝地层高强度可控膨胀堵漏技术和缝洞地层高强度井下化学交联型触变凝胶堵漏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裂缝性地层钻井液漏失高效控制技术,丰富了井漏控制基本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深层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使我国井漏控制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成果多次助力我国石油企业赢得海外重大合同,彰显我国油气钻井工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纳米流体协同清洁压裂液与压裂排驱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我国低渗和页岩油气压裂高效开发的重大技术难题,研发了动态交联低分子量聚合物清洁压裂液体系(新型滑溜水)和超长碳链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体系,创建了原油-岩石间界面力纳米力学测试方法,发明了“切断”油-岩相互作用的水基自分散功能纳米材料,建立了压裂排驱全流程高仿真物理模拟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形成了纳米流体协同清洁压裂液与压裂排驱一体化关键技术,有效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推动了低渗、页岩油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革新,有力服务了我国能源战略。

“水平井随钻电测井多尺度成像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针对油气勘探开发中水平井着陆精度差、储层有效钻遇率低及井壁微构造刻画困难等瓶颈问题,创建了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随钻电测井多尺度成像关键技术,在电磁波多尺度方位探测方法、高精度随钻测井仪器研发及资料快速处理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在随钻电测井和地质导向领域的技术封锁,总体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创新发展了电测井理论、方法与技术,填补了国内多尺度随钻电阻率成像系统的空白,提升了国产高端随钻测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对复杂及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固废资源化及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针对特征油田固废处理尚缺乏低碳型资源回收和高效修复技术难题,研发了含油污泥精准采样测试方法,建立了清洗药剂与污油分离四步理论,创建了油田固废采样分析-除油-资源回收一体化技术;研发了系列功能修复材料、助剂和菌剂,创建了基于土壤污染环境适配性的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了废弃水基钻井泥浆材料化新技术,形成了废弃泥浆综合利用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实现了高含油固废石油资源部分回收、废弃泥浆材料化利用和石油污染土壤长效绿色修复,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设有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主要奖励在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每年奖励总数不超过310项。

【作者:单宝来 来源:科技处、重大项目办公室 责任编辑:卜令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