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为学科、专业创新发展添动力

——记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系党支部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系党支部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支部,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建设主体。拥有院士、“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11”引智基地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及优秀创新团队。

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倡导“团结进取,奉献有为”系风,把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在思想引领、组织保障、安全稳定、文化养成方面下功夫,做实做好支部工作。高质量完成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任务。

党建引领,思想教育与规范化建设促提升

支部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学校办学新要求,筑牢思想基石。模范落实“三会一课”,创新“四有四结合”工作方法,坚持师生支部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学与督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确保支部主题活动有计划、有监督、有落实、有反馈。创办系园地、荣誉墙、系史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宣传“接受任务走心,落实任务用心,遇到困难齐心,完成任务开心,面对未来动心”的五心工作理念,激励党员讲奉献、比贡献、有作为。

支部连续获评学校“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3~2015年度、2015~2017年度学校先进集体,2019年度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获评学校“学习强国”先进学习组织。

立德树人,一流专业及人才培养创佳绩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政协同、师生协同、党员协同、校企协同的“四协同”工作法开展工作,支部行政齐用力,党务业务双促进。激励党员有作为,推动创新引领课程思政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以“1+2”导师制为抓手,以实践训练为突破口,形成“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育人生态。与学生工作队伍协同联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近年来,支部教师建成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完成省部级教学改革课题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青年教师连续三届获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本领域率先两轮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了在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育质量工程的大满贯,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校友会网中国地质类一流专业排行榜列第一。

潜心科研,一流学科及科研攻关上水平

支部坚持以国家能源战略为指引,主动担当作为,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和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等关键科研难题,助力学科、实验室建设、重要学术活动等中心工作,发挥党员主导和传帮带作用,做到“全面上水平,重点有突破”。在学校和学院的整体规划下,积极融入我国深层及非常规油气能源发展战略,在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团队建设上抢抓机遇,主动服务塔里木、四川等油气勘探与油田发展需求。

支部核心科研攻关团队在党员郝芳院士率领下,始终奋战在油气勘探最前线。2016年以来,支部共承担500余项国家和企业重要科技项目,到位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指导发现了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新疆玛湖特大型油田,支撑了东部含油气盆地“增储上产”,为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及人力资源保障。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姜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