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重新凝练了石大精神,创作推出了一批高质量原创文化成果,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建设了标志性校园文化设施,有力提升了学校软实力,凝聚起广大师生员工家国同心、追求卓越的共识,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传承弘扬石大精神
重新凝练石大精神。以65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总结办学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和辉煌成就,对石大精神进行重新凝练,表述为“家国同心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无畏精神、惟真惟实的治学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推动石大精神传承弘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校65周年等重大节庆日期间,举办“杨光华星”命名仪式,国际永久编号第10410号小行星以老校长杨光华先生的名字命名,石大精神得到教育界和科技界广泛认可;举办“追求卓越 启航未来”“与共和国同行”“辉煌十三五、起航十四五”大型成就展;为47人颁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出版《荟萃——石大风物》等系列文化丛书音像制品;师生主创主演反映学校艰辛历史和卓越贡献的史诗交响乐和话剧《创造太阳》,进一步传承弘扬了石大精神、校风、学风、校训等学校精神文化,涵育师生校友家国同心、追求卓越的奋斗情怀。持续开展“讲好石大故事,弘扬石大精神”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学校的历史文化、改革发展、师生校友、景观风物故事,增进师生对石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成功入选山东省首届文明校园,获评山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术文化
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宣传教育,举办“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活动,选树“优良学风班”、研究生“学术十杰”“十大学生标兵”等榜样标杆,培育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学校科研指导委员会、学院教授委员会作用,完善科学活动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科研行为,增强科研诚信意识。建立健全学术规范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坚持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强化教学督导评价,持续改善学习风气,推动形成优良教风学风。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创办高端学术讲座“黄岛讲坛”,邀请70余位国内外院士、学术大师来校讲学,让师生领略科技前沿、大师风范,涵养学术精神,“黄岛讲坛”先后入选山东高校思政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和山东省科协首批改革品牌项目(全省企事业科协唯一)。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能源科学与工程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高水平国际会议,搭建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开拓师生国际视野,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强化典型引领。修订学校《教职工表彰奖励管理规定》,选树“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全国优秀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师德典型宣传,举办纪念杨光华先生逝世十周年图文展,拍摄制作沈忠厚院士专题片、最美教师宣传片,推进校报“厚重石大”“学者风采”等精品栏目建设,出版《遇见大师——中国石油大学名师大家集》《师说》,组织“荟萃午餐叙”、名师与青年教师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勇攀学术高峰。
强化文化阵地建设管理,网络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严格阵地管理。加强对学校媒体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内容审核,强化舆情监督和舆论引导,以评促建指导二级单位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出台学校《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对各类讲座、论坛、报告实行分级分类审批把关,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和教材选用审查。落实出版物“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保障出版物质量。
推动网络文化建设。举办大学生传媒文化节、网络文化节、网络素养培训班等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探索媒体育人有效举措。建立“创造太阳”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学校文化成果的网络展示平台。制作推出《青春,为祖国歌唱石大,为中国加油》《你曾是少年》《一如从前》等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引起师生校友热烈反响。学校成为全国易班思政教育优课联盟首批发起高校和理事单位,受权设立山东高校易班发展中心,指导全省高校易班建设。
积极培育文化品牌,品牌质量持续提升
形成系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以“黄岛讲坛”“思创论坛”等为代表的讲座论坛品牌,以“胜华交响乐团”等为代表的高雅艺术品牌,以“孔子学堂”“博雅大讲堂”“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品牌,以“大学生传媒文化节”为代表的网络文化活动品牌,以“大学生六大节日”为代表的学生活动品牌等,进一步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获评首批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海峡两岸大学生记者研学营”连续五年获评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学校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弘扬传统文化示范校”。
培育建设学院文化品牌。依托文化传承创新引导专项经费,大力支持一流学科、学院开展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建设学校标志性文化设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图书馆东馆、校史馆、小黄山休读区建设,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
加强对外宣传,全方位提升学校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打造“中央新闻枢纽”。拓展学习强国号、中国教育发布和微博、微信、微视等17个新媒体平台,构建起媒体传播矩阵。推动校报数字化、图片库、视频库三大数字资料库建设,整合学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优势,积极构建融媒体平台,做精做强主题策划,打造新闻宣传精品力作。学校获评全国石油化工新闻宣传先进集体、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十强等荣誉。
加强与校外媒体联动。加强与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的联络和重大新闻策划,增进与70多家校外媒体、150余名校外编辑记者的联动,大力宣传学校积淀的厚重历史、取得的发展成就、培养的优秀人才,积极树立石大形象,传播石大文化。“办值得尊敬的大学、做值得尊敬的石大人”“为国家培养亟需人才”“党建育人”“十万里家访”等已经成为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石大符号,学校连续三年入选山东高校最佳社会声誉排行榜,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连年攀升。
拓展国际化宣传渠道。完善英文版主页,开通俄文版主页,助力学校国际化办学,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利用重大活动契机积极加强与海外媒体联系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上合峰会期间,英文、俄文、哈文等国外媒体报道实现历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