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黄土高原的璀璨明珠,在宝塔山顶的党旗下,石油工程学院“能源报国·能源强国”博士团全体成员重温入党誓词,他们目光坚定、字字铿锵,以铮铮誓言铭刻初心使命。
6月20日至25日,石油工程学院“能源报国·能源强国”博士团一行31人先后在延安革命旧址、梁家河、延安大学、长庆油田等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解晓燕、刘继高作为特邀思政教师,同行打造“石工定制版思政课”。研学期间博士团成员以“石油学子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唱响了“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青春最强音。
在红色圣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对于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意义非凡。”博士团团长、2021级博士生周有为从刚踏上延安这片革命热土时就感慨道,“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段值得学习的历史,红色庄严的氛围感是课本上感受不到的。”
实践团团员在宝塔山下合影
在延安,博士团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中共七大”会场、“五大书记”铜像、领导人窑洞旧居,博士团成员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亲口说,亲身体会每一个革命故事背后的艰辛历程以及革命精神的内涵,这一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
6月21日,博士团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口中“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在梁家河村头的大树下,博士团成员一同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但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体会着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锤炼了顽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的初心,真正感受到他让大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殷殷叮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总书记当年条件那么艰苦却依旧酷爱看书,白天看书、晚上看书,开完会就看书、有空就看书,晚上在煤油灯下看书,时间久了把鼻孔都熏黑了,吐出的痰都是黑的,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那更应该有这种学习态度。”博士团副团长、2020级硕士生牛新鹏感触深刻。
“乡亲们说总书记即使离开了梁家河也一直在挂念着大家,还记得大家的小名,平时也经常关心乡亲们的衣食住行、吃穿冷暖,我想,正是梁家河让总书记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相信在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在我们的奋斗中实现。”在返程的车上,2021级博士生雷天猛在博士团QQ群中发送了这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6月21日夜间,博士团全员体验大型沉浸式红色教育汇演《再回延安》,见证了一位老红军的战斗历程,“当一位位十几岁、二十几岁就牺牲在长征途中、战斗中的青年战士在我们身边讲述青春时,我们都掩面而泣,他们与我们有着同样的年龄,但是却做出了如此的惊天伟业。”2021级硕士生陈毅说:“当最后那一面巨幅的五星红旗缓缓与我们靠近时,我希望这一刻能定格,我也真的理解为什么说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博士团在延安宝塔山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
延安,蕴藏着神圣纯洁的革命理想和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博士团从这里出发,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铭记在心,在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不懈奋斗中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革命旧址上好“石工定制思政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样的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刚从杨家岭革命旧址走出来,解晓燕就开启了博士团“思政小问答”的时间。
作为本次博士团的特邀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教授解晓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刘继高随时随地给博士团成员开展现场思政课教学,资深的理论功底与鲜活的现场实践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研学效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解晓燕对陕北这片土地十分了解。刚下火车,她就给博士团成员普及起了“三秦大地”的历史沿革,又以路遥为代表的陕西文学作家为主题,当即给大家上了一堂“文学与历史”思政课。她每天都保证至少给博士团讲授1节课,从朴实的陕北人民如何用贫瘠的土地喂养了十几万革命力量,到宝塔山上红色的旗帜如何一直不倒,挖掘每一个革命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
刘继高喜欢讲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讲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随行大巴车上,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娓娓道来,当面对两侧绿树环绕、满目葱茏的“黄土高原”时,他动情地说:“贫瘠的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富饶乡,这下咱们可以充分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6月23日,在延安为人民服务广场,博士团重读毛主席的经典演讲《为人民服务》,“我的理解再也不是课本里简简单单的那篇背诵全文,而是真的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什么,那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2021级硕士生杨凉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今年,石油工程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本次“石工定制版思政课”,大家踩着泥巴、蹲在墙根、坐上石凳,把红色旧址变成思政“教室”,把革命史料变成思政“教材”,把英烈模范变成思政“教员”,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思政教育会让学生在思想觉悟上有触动感,在革命情感上有依靠感,在使命担当上有责任感,在实践参与上有角色感。
在高校企业讲好“服务西部”价值观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磨炼,去沉淀,坚持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挡道不回头、遭遇挫折不灰心的信念,让梦想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在博士团出征仪式上,团长周有为代表博士团全体成员表达了去西部建功立业的强烈决心。
6月22日,博士团一行前往延安大学交流座谈,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前主任、延安大学特聘教授,蒲春生在座谈会上向博士团发出号召:“西部地区需要年轻人,也渴求年轻人,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发扬新时代‘铁人’精神,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博士团成员在自由交流环节中纷纷表示当前要将自己专业所学用于西部能源发展,将来有机会扎根西部、奉献西部。
博士团与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座谈
6月24日,博士团一行前往长庆油田交流学习,先后参观了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勘探开发研究院数字化油气藏中心等现代化企业部门,“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油田建设让我们大开眼界,长庆油田走在了前列,我希望未来我能为此贡献一份力量。”2021级博士生康雨杰激动地说。“我们课题组做的就是智慧油田的相关内容,看到如此先进的应用场景,我要多多学习了解。”2020级硕士生王晓雅抓住机会与长庆油田技术专家进行着热烈的交流。在长庆油田收获“一天体验卡”,博士团众多成员都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博士团参观长庆油田数字化油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
本次博士团是在高等教育适应国家战略重点西移背景下,响应学校服务国家西部计划,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西部能源行业建功立业的重要举措。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展在谈到人才培养时这样说:“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应在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受历练、长才干、作贡献。未来我们也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接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真正实现在社会大课堂中‘立德树人’。”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返程途中,博士团一行自发地唱起那经典的革命歌曲《南泥湾》。一周的实践教育活动虽短,但博士团每一位成员都满怀信心、受益匪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怀揣着“能源报国、能源强国”的毕生追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耀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