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莹莹:那年 那人 那事


一份资料,一张照片,一段回忆,记录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承载着记忆中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静默地在时间的长廊里往返穿梭。

在一次《校史文化》课上,楼艰炯老师发现了一张时铭显老师和纪效田老师为一群学生上党课的场景,于是她便向纪效田老师请教。纪老师看到照片激动不已,他娓娓道来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张照片拍摄于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我作为辅导员组织炼制系80级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学习小组开展的一次党课活动,邀请党的十二大代表——机械系副教授时铭显向炼制系入党积极分子传达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情况和大会精神。画面中的人分别是时铭显、纪效田、周海成、季冬夏、雷春海、郭绪强、杜穆、魏飞、李国梁、刘显法等,课上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共同学习《共产党章程》。当时,炼制系80级学生党员走在全校学生工作的前列,发展的学生党员最多。照片中一共有10人,后来有1位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铭显),2位成为外交官(周海成、刘显法),1位成为副省级领导(李国梁),1位成为校领导(纪效田),2位成为博士生导师(郭绪强、魏飞)……”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39年前华东石油学院学生党课学习的场景,从这幅画面中仿佛可以看出我校师生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跟党走、用青春奉献革命热血;也就不难理解学校在68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遵从“三老四严”的作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也可以看出学校通过强化基础课教学,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注重产学结合、生产实践锻炼、“3+1+”教学模式、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我校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起源地)等,逐渐构建起“精英型、特色型、研究型”本科教育,为“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发展奠定基础,并培养出了以“当代青年榜样”秦文贵等一批先进典型为代表的“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优秀学子;也解释了这一时期为什么会被外界称为“华东石油学院现象”。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CEO母校排名,我校列全球高校第35位、中国大陆高校第6位;恢复高考以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9人,列全国高校第14位;在校友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学杰出外交官校友排名榜上,我校因培养了2位本科毕业生应位列37名。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一代代石大学子响应祖国的号召,胸怀“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豪情壮志,以祖国的需要为己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奔赴祖国的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勉踏实,折射出“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单位: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