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共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项目负责人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大会并领奖。其中一个项目负责人就是石油工程学院孙宝江教授,他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科研,攻克了井底气侵早期识别和井喷风险主动快速处置等技术瓶颈,取得深水井控技术装备的重大突破。
攻坚克难,服务生产搞科研
1981年,孙宝江考入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求学期间的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绩名列前茅。他有着很强的专业精神,学知识非常灵活,从那时起就格外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当时的钻井专业云集着刘希圣、沈忠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他们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现场经验、坦荡无私的作风、献身事业的执著,都使孙宝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勤奋钻研的求学历程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由此踏上了油气井工程、海洋石油工程和流体力学三个方向交织融合的科研道路。
孙宝江常说:“科研要为生产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也会得到更新和完善。”因此,他特别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井喷是安全高效钻探的常见风险,与陆地相比,海上钻探井喷风险更高。为了应对井喷、研究井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是“气-液”两相流井控理论模型,在2006年以前,孙宝江团队也是按照这套理论体系对井控等过程中的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技术进行研究,但是随着钻井深度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海洋深水井筒温差大、流场复杂,其模型压力预测与现场出现了较大偏差。
基于主动井控的思想,孙宝江团队认为早发现、早预测才能早控制。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孙宝江团队得到沈忠厚院士、罗平亚院士等专家的指导,创建了“超临界-气-液-固(水合物)”四相流深水钻探井控理论模型,发明了“精确计算井筒压力-早期识别井底气侵-即时处置井喷风险”的主动井控新方法,发明了“井下-海面”多源信息融合的气侵早期监测方法和装备,以及可实现井筒环空压力调控的“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与装备,推动了我国的井控技术进入国际先进梯队行列。
团队发明的主动井控新方法得到了中海油和中石油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技术研发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团队,使得新技术成果得以快速推广应用。成果自2011年投入市场应用,已全面应用到了国内外多个深水油气田。“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装备更是深水钻井平台安全作业的必备装置,经济效益显著,成为国家海洋深水安全高效钻探的“守护神”。“项目推动了我国深水钻探井控技术科技进步,大幅提高了油气钻探、开采的安全性,保障了我国深水油气的自主开发,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孙宝江表示,项目成果突破了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推动了南海油气资源的自主开发,助力我国海洋钻井作业能力迈入超深水行列。
这项成果是孙宝江教授团队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之一。孙宝江教授在科研的道路上始终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坚韧执着。他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学术水平,积极投身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科研中去,将理论与石油工程热点结合,开辟了井筒多相流动、三高气井井筒压力控制、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等新的研究领域。
“做学术研究要做自己热爱从事的研究领域,工作上要有定力,能吃苦,持之以恒,进行科研探索一定要实事求是,并要深入实际、广泛交流,才能产出重要成果。”孙宝江说。
近年来,孙宝江团队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课题等国家重要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9项,承担了一批企业钻完井领域的重要科研攻关任务,为企业解决了系列钻完井技术攻关项目中的理论和方法难题,为油气上产和生产安全贡献了力量。
今年4月20日,塔里木油田公司给学校发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感谢石油工程学院的孙宝江教授团队自2020年6月以来不计报酬、无私帮助油田抢救某油井井喷险情,开展快速研究与计算,为抢险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技术支持。时任塔里木油田公司首席专家腾学清对孙宝江教授团队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校企联合攻关、解决生产难题的典范”,为孙宝江教授团队为石油行业做出的贡献点赞。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要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到科教融合,才能传播科技前沿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孙宝江教授多年来的工作心得。
孙宝江教授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他为本科生开设的《流体力学》和为研究生开设的《深水油气开发概论》的课堂上,他常常结合近几年的科研项目,将课本上的理论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去。学生们往往觉得孙宝江教授的课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愿意与老师一道遨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
为了更充分和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孙宝江教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余仍坚持学习,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他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状态和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会他们创新知识的思路和方法。
孙宝江教授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校内外的各项科技创新赛事和学术活动,并给予了理论指导和物资上极大的支持,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孙宝江教授还亲自担任SPE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分会等大学生学术组织的指导教师,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助力学院大学生各项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取得骄人业绩。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孙宝江教授善借外力,他作为负责人申报了“海洋油气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建设,项目于2016年获批。至今,共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LuisF.AyalaH.教授、加拿大国家研究院JohnA.Ripmeester院士等27名优秀科学家来校授业解惑。基地围绕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与技术、深水油气与水合物开发理论与技术、深水油气流动保障理论与技术三个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创建一套适合我国海洋深水油气钻探与开发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创新技术体系,建设海洋油气工程的国际化平台,并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孙宝江教授也常常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外交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捕捉科研信息,产生创新灵感,做到实处、做出成果。
孙宝江教授关爱每一位青年后辈,无论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他总是以谦逊儒和的态度去帮助和指导他们。每年春节放假期间,他都会把休息时间用于指导帮助年轻教师修改各类基金立项报告。他还会不厌其烦地悉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会把学生的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细致地修改数遍,会在出差一整天汇报奔波的候机途中一封一封地回复学生邮件,在课程安排、评奖评优中会主动把机会留给青年教师,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近二十年来,孙宝江培育了一批批建设一流学科和守护国家海洋能源安全的高科技人才,为我国油气钻采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团队里,孙宝江总是以踏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做事公正、不图私利的品质潜移默化着团队成员。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诸多品格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老师身上名师俊彦的学术风范始终激励着我努力向前、潜心学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王志远教授谈到恩师孙宝江教授时说。孙晓辉老师对孙宝江教授的悉心指导心存感激,“在孙老师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通过孙老师提供的机会和平台也解决了很多难题。”
孙宝江教授背后的墙壁上挂着“海纳百川”的书法作品,这正是孙宝江教授的人生信条。他始终胸襟宽广,目光长远,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用一片丹心履行教师职责,做科研攻坚先锋,为国家和学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