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初心未改 一辈子献身泥浆 ——记我的恩师、石油钻井泥浆化学专家李健鹰教授


作者与李健鹰教授合影

李健鹰,女,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系退休教授,是我在华东石油学院上学时的老师。当时她教我们71级泥浆班,讲授粘土基本知识学。50年过去了,李老师仍初心未改,痴迷于钻井泥浆化学的研究。87岁的她,一辈子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献身于祖国的石油钻井泥浆化学事业。

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老师才从事钻井泥浆化学研究工作的。那是1971年,华东石油学院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的时候,根据石油钻井的需要,创办石油院校建校以来的第一届钻井泥浆班。在原有的教师队伍中,没有一名教授粘土结构学、粘土化学方面的专业教师。对于钻井泥浆来说,粘土学就像庄稼需要土、水、肥、氧气一样,是基础中的基础,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优秀的钻井泥浆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深厚扎实的粘土学基础知识,是做不好泥浆工作的,是不可能促进石油钻井事业大发展的。当年调配一名具有粘土学方面专业研究的教师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经过考查,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的研究生李健鹰成为最佳人选。虽然,她已经分配到了河南郑州土壤研究所,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地域比较偏僻的华东石油学院所在地——东营。

隔行如隔山,跨行比登山难。李健鹰老师在北京农业大学虽然研究的是土壤化学,那毕竟是围绕着农作物展开的,而钻井泥浆化学则是粘土学中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与她在大学里的研究课题还是有较大差距的。钻井泥浆化学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胶体化学、界面化学等交织在一起,是一种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这对于李健鹰老师来说,需要一个重新学习、重新认知、重新创建的过程。对于一个刚刚从事大学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挑战极大。怎么办呢?既然揽了瓷器活,就得练就金刚钻。好在,一踏进华东石油学院的大门,李老师就铸就了一颗一心为教学、一心为学生、一心为石油事业献身的赤子之心。有了目标,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就能找到方法。凭借这颗赤子之心,李健鹰老师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李健鹰老师把土壤化学和钻井泥浆化学重新结合在了一起。她从边缘科学着眼,从基础学入手,进行知识的启迪、融合与贯通,脑海里时常迸发出新的火花。首先,她到四川女基一井(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口7000米深井)一住就是半年多,吃住在井场,天天观察泥浆、分析泥浆、处理泥浆,观摩研究不同的粘土在泥浆里产生的反应现象和作用机理,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可谓实践出真理。在回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老师参考少有的国外相关资料,结合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知识,编写出了全国钻井泥浆化学的第一本最新教材,让我们班的20名工农兵学员学到最新的知识,吸收到更丰富的营养。

从普通教师,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健鹰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初心未改。路漫漫其修远兮,阡陌崎岖,荆棘满地,步履蹒跚,难行如蚁,步步浸透了李老师的汗水和心血,付出了毕生精力。李健鹰老师是北京农业大学的优秀高材生,1964年研究生毕业,土壤化学是她的主攻专业,她毕业后在郑州土壤研究所小有成绩。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新兴的石油行业,她从研究地上转到研究地下,跨度之大令人生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和国家的需要面前,李健鹰老师勇敢接受挑战,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李健鹰老师从一个外行人变成了钻井泥浆化学领域里的专家、行家,成为专业领军人物。她在井壁稳定工艺和泥浆处理剂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泥浆胶体化学》《钻井泥浆》《钻井液》《胶体与表面化学》等多部专著。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两次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

李健鹰老师从一个外行变为一位泥浆专业教授,成为行家里手,她没有把荣誉贴在脸上挂在嘴边。直到退休,她还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她的本科学生授课,作为普通教师的身份终生未变。几十年如一日,她认认真真地教学,兢兢业业地研究。她一生没有权利欲,没有金钱欲,几次婉言拒绝大公司的高薪聘请,一直拿着国家发的“死”工资,她坦坦荡荡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时时刻刻挂在心上的是她的学生们,是钻井泥浆化学的发展。

在泥浆班的20名学生中,我是受到李老师恩惠最多的一位。我的毕业设计“磺化沥青防塌剂的研究”是她带的,毕业后《MHP无荧光防塌剂的研究与应用》是与她合作的,《埕岛油田海水钻井液对钻具的腐蚀及其防护》也是共同完成的。我的第一篇论文《MHP无荧光防塌剂的研究与应用》是李老师一字一句修改的,我出版的《海洋钻井液与完井液》一书也是她一章一节审阅的。特别是2019年,我萌发了研究《非开挖管线穿越用DTF泥浆》的念头,去北京找到李老师,老师又一次给予我指导和帮助,指出了研究方向。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该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一切都与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泥浆化学的执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分不开。李老师对我们泥浆班的每一位同学一直念念不忘,每次见到我总是问一遍所有同学的近况。当听到她的学生都很好时,老师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老师住在东营时,我几乎每周都要到石油大学校园看望李老师,汇报汇报情况,请教请教问题。自她搬家到北京以后,我也是每一两年去拜访一次,老师的教诲始终在耳边回荡。现在,每天早上第一条微信问候总是先发给李老师,老师也总是第一时间回应。

我为有这样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老师而骄傲。老师教我做人做事,我也亦步亦趋,努力像老师那样,五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老师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近来,我又去看望了李健鹰老师,她仍然精神矍铄,不减当年。只是因腿受了伤,需要拄拐杖坐轮椅,行动有些不便。我们谈论的话题还是泥浆,我还是她那个当年的学生,初心未泯。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恩师李健鹰教授,祝愿她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作者:纪春茂;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