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学科研一线坚强的战斗堡垒——记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石油工程学院采油工程系党支部


“团结、奋进、和谐、创新”,这八个红色大字不仅镶嵌在采油工程系党员活动室显著位置,更刻在党支部23位党员的心中。这一光荣的精神传统在采油工程系传承了63年。

“这些年来,采油工程系党务、行政、业务、工会、群众等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各项工作既条块管理又密切配合,共同在各项工作上水平中发力。”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说,采油工程系党支部的一条建设经验,就是党政协同配合,教职工集体观念和上进心强,形成了教书育人、潜心教学科研的正气,党建工作激发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阳光系务,助推党支部建设规范化

采油工程系扎实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支部的存在感和党员的区分度,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发挥党员个体的作用及为集体奉献的责任意识,党支部根据业务需要,细化形成了学科服务、工会活动、文体策划、宣传报道等四个工作小组。

“组长、成员分工明确,党政齐抓共管,工作到跟前一切都紧锣密鼓、按部就班。再忙也不会乱、更不会耽误事儿。”采油工程系系主任董长银说,规范化管理,使得系里业务工作分工明确,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支部成员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不仅如此,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党支部与行政班子先后推出了“阳光系务”管理体系以及人才招聘、实验室分配、绩效工资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公开、透明的公共事务决策体系得到职工的认可。

“党支部在助推阳光系务,促进班子内部团结,推进单位事务民主决策方面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王卫阳介绍说,行政班子与支部委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建立了支委会与行政主管每月“碰头会”制度,“这有效地将党务与业务结合起来,保证了党务工作深接地气。”

正如王卫阳所言,党支部将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规范化,采取交流学习、专家授课、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党支部活动效果,尽管老师们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每次支部活动,党员出勤率都非常高。

“系里有三分之一的老师家在外地,还常有老师出差,所以组织活动的难度相对大一点。但是只要支部有活动,所有人都会专程从东营或北京等地赶回来。”组织委员李宾飞对支部的组织纪律性深有感慨,“这是对组织的高度认可和向心力归属感的体现。”

党员模范带头,打造强劲教学科研队伍

有了归属感也就有了凝聚力,这力量都被聚集在促进教学科研等业务的开展上。

“加强支部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王卫阳说,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每个党员个体,尤其是老党员作用的发挥。

董长银还清晰地记得今年暑期在胜利油田的专业实习中,曲占庆等老党员率先垂范,亲临烈日下的压裂实习现场。一个半小时的讲解后,已是汗流浃背的他依然劲头不减,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

“年轻同志将来单独带学生实习,谁还好意思比曲老师这样的老同志差?”董长银说。采油工程系60多年的精神传承、优秀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细节。每年的现场实习,李明忠、王杰祥等老教师都踊跃要任务,率先垂范。他们的工作态度,不仅对年轻教师和学生产生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而且对拓展和巩固各教学实习基地,争取企业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个别教师因科研任务重而放松教学的问题,党支部积极引导,倡导“教学为先”理念,发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探索和改革。在教改中,党支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李明忠教授等老党员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教学活动,有力地把教书育人的风范进行了诠释和传承。

近年来,采油工程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承担校级教改项目11项,发表核心期刊教学论文4篇。《采油工程》考试改革被列为学校考试改革典型案例。2013年,采油工程系以第一名成绩荣获我校首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

针对传统优势科研方向发展减缓的困境,党支部与系行政一道将全系科研力量系统化、集团化。凝练的6个特色研究方向,并组建了研究团队,使采油工程科研领域焕发新的生命力。李兆敏教授负责的“泡沫流体与稠油开发中心”获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蒲春生教授负责的“油气物理-生态化学开采团队”和曲占庆教授带领的“储层改造”团队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李明忠、陈德春、王海文成为国内知名人工举升专家……

近年来,采油工程系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400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44项。为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持续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和谐大家庭

“系里始终有一种从一代代老教师那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青年教师郭天魁所说的这种精神正契合了党支部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思想工作先行,用先进文化凝聚人。

主题文化墙、学术海报长廊等形式,将张琪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传统、当代教师精神风貌等生动展现。

“老教授无论在科研学科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很乐意为年轻教师解惑。”郭天魁说党支部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和科研导师,使每一位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

不仅如此,党支部还通过各种集体文化活动和人文关怀来营造集体和谐氛围。工会小组长郭天魁介绍说,“一有活动往往都是一呼百应,场上打得火热,场下啦啦队最热闹的那支肯定是我们系的。”

为了加强教职工的沟通更为了强身健体,党支部支持工会小组组建了“健采”(取健康采油之意)骑行队,配备队服队旗,成员们常常在周末和节假日一起外出骑行。

党支部将每一位教师视作家庭的一分子,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2015年,一位教师遭受重大疾病,这名刚刚入职不久的老师,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始终不愿意将病情和困难告诉其他人和组织。

党支部获悉后,及时组织捐款,每一位老师都慷慨解囊,20多人的采油工程系竟然在几天内捐款近十万元,缓解了患病教师的燃眉之急。更为重要的是,董长银和王卫阳多次和患病老师交心交流,打消了他的思想包袱,很快康复。

“我们没有宏大感人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做的都是普通小事。但我们从不把小事当小事,始终认真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董长银面对荣誉很是谦虚。

但正是因为坚持多年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成就了今天的采油工程系,才让采油工程系党支部脱颖而出,成为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者:刘积舜 黄春蕾 王玉娟; 来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