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学校进行前瞻性布局,提出了“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的发展战略和“依托行业、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路径,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国家能源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战略支点,大力推进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不断巩固、拓展、深化国内合作共建,在服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核心能力,树立石大品牌,做出石大贡献。
聚焦国家战略,提升核心能力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及社会需求,关注大项目,培养大团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先后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多家研究所等87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9份,是“十二五”期间的2.4倍,全方位服务社会发展、服务能源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得到大幅提升。
我校聚焦于国家能源战略,着重加强智库建设与战略研究,建立了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围绕能源领域开展战略研究。学校牵头开展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研究,形成了《我国能源消费趋势及未来对策》咨询报告,并呈报国务院参阅;作为唯一参与的高校,支撑了《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的编写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签署协议共建测井企校协同创新联合体,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难题。
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聚焦学科前沿领域。在强化油气优势学科专业的同时,加强海洋、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拓展学科。实施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政校企协同攻坚计划,加强传统能源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并组建“石油+X”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团队。
服务区域发展,加速校地企融合
学校立足能源学科优势和特色,与政府、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平台共建、联合培养、数据共享等合作,致力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学校独立承担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45亿元科研专项,为中国石油集团深层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进行技术攻坚,是中国石油集团设立的高校独立承担的单项经费最大的科研项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投入0.5亿元与学校共建“四川盆地研究中心”,重点围绕四川盆地油气地质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
我校主持承担了中科院、三大石油公司一系列战略咨询项目,制定实施了服务山东行动计划、服务青岛行动计划。与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建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研究培训基地,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为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建成了应急管理部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与中科院3个研究所达成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为石油石化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培训28万余人次,为省内40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超过2000项。
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所共建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与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中海油全球战略硕士班”,联合培养国家海外战略紧缺人才。
学校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与青岛市政府、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海信集团、赛迪研究院5家单位签署协议,多方共建“青岛软件学院”,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和科技高地。与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共建新能源学院和研究院,开创性地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更好地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校引导广大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朱珊团队翻译的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在20多个国家出版,第一时间将中国的战“疫”经验传递给全世界;安全环保与节能技术中心教师赴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现场调查,为事故原因调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获得应急管理部表彰。
强化校企协同,赢得社会支持
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提升人才和科技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能力,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支持。教育部与山东省对我校进行重点共建,山东省按照1∶1配套“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学校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与青岛市、东营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合作共建,青岛市给予学科建设经费5年共不低于1亿元,支持学校服务青岛重点产业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划拨885亩土地支持学校建设古镇口校区,拓展办学空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投入2.2亿元,支持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投入0.95亿元与学校共建新能源学院,支持学校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化工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青岛市支持学校的非竞争性拨款是“十三五”前历史拨款总额的15倍。
学校发挥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不断拓宽吸引优质办学资源的渠道,建立了多元筹资、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校联通社会的能力,引导校友对接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发展建设,扩展校友联络社会的网络,连接更多企业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基金会着力筹措办学资金,吸引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发展。基金会获评山东省社会组织4A基金会,连续三年“中基透明指数”评分获得满分,并居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基金会募集捐赠资金0.76亿元,获得中央财政配比资金0.37亿元,接收实验设备及软件价值超过1.1亿元,对学校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科学研究、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
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唯一高校支持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编写
“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研究培训基地”落户我校
与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共建新能源学院,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与青岛市、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海信集团、赛迪研究院5家单位签署协议,共建青岛软件学院
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获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