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现场 杨安摄影
邹才能院士纵论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 杨安摄影
【本站讯】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教授做客第20期“黄岛讲坛”,为师生作题为“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报告。副校长李兆敏主持报告会,400余名师生听取报告。
邹才能院士结合世界化石能源发展态势,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描绘了新能源发展的美好愿景,详细阐述我国的能源战略。
邹才能首先从世界能源发展的历史出发,梳理了世界能源总体发展态势,他说:“非常规油气的崛起,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非常规油气革命推动了全球油气乃至能源格局的变革,在世界化石能源领域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新能源四大类能源“四分天下”的新格局下,石油消费占比提高。“全球80%的油气存在于‘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联动着45亿人口,这使得‘一带一路’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命脉。在世界能源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这既是我国的重大机遇,也是面临的巨大挑战!”
“全球石油勘探发展两大态势:常规油气稳步发展,非常规油气战略突破。”邹才能指出,全球常规与非常规资源比例达到1:4,常规油气开采量呈高位稳定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海洋油气产量持续增长,非常规油气发展速度迅猛。他以美国页岩气革命为例,通过大量数据说明非常规能源对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重大影响。“非常规油气作为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主角,占油气当量的60%。”而相较于美国,中国才刚刚迈入非常规油气时代,正处于常规油气的持续发现期和非常规油气的战略突破期。邹才能强调,致密油是近期中国非常规石油发展的第一重点,致密气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第一重点,页岩气是近期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第一亮点,同时,页岩油可能成为中国石油接替的战略性领域。
“从能源资源类型、生产方式和利用方式看,世界能源发展总趋势为由高碳向低碳发展、由简单向技术生产发展、由直接一次向多次转化发展。”邹才能介绍道,世界能源发展分有“四个时期”:石油已迈入“稳定期”,产量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后;天然气步入“鼎盛期”,产量峰值将出现在2060年前后,将在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煤炭发展进入高碳向低碳“转型期”,直接利用的比例将大幅降低,污染物及其排放量也将大幅降低,2050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降至25%;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渐入“黄金期”,新能源科技迅猛发展,强力推动“新能源时代”加快到来,“新能源时代”到来的速度可能会超过预期。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能源结构落后了世界近100年。”邹才能院士介绍,2016年世界能源消费煤炭占比已下降至28%,而我国仍高达62%,当世界处在油气能源为主时代的同时,中国还处在煤炭能源时代。
邹才能指出,能源是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中国目前实施的是以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为核心的“能源革命”战略。相较美国提高化石能源优势、能源增长成为经济主力的“能源独立”战略,英国以天然气取代煤炭,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的“气代煤”战略和俄罗斯的周边性“能源供给”战略,我国的目标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实现第二次能源跨越,发展以煤炭、油气为主体,电力为中心,可再生能源为创新的能源发展格局。围绕这一目标,在当前国家实施“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以气代煤的促进下,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可达3200亿方左右。
在讲坛结束之际,邹才能院士对师生提出寄语:“只有枯竭的思维,没有枯竭的能源,常规的人有了非常规的思想,就能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他还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展开广泛讨论。
邹才能,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兼职教授。现任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科研与勘探工作,创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第一个发现北美以外更古老的页岩气层系和具工业价值的纳米孔隙,揭示非常规油气“连续型”聚集规律,首创“人工油气藏”开发概念,提出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协同发展”理念;论证了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机理,建立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等沉积模式;阐明了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形成分布规律,构建“四古”成藏模式;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转变与重大发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第十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发表第一作者研究论文47篇,出版第一著者专著6部。现任《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