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18日,挪威能源巨头艾奎诺公司(原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挪威工程院院士杨涛做客第59期黄岛讲坛,作题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在挪威大陆架的实践”的学术报告。
杨涛从“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谈起,指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围绕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杨涛介绍其团队在挪威艾奎诺公司的研究工作及其相关技术在挪威大陆架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捕集和二氧化碳封存两方面的工作。
围绕基于二氧化碳捕集在挪威大陆架的实际应用,杨涛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集,每种方式都有其对应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杨涛重点介绍了燃烧前捕集。燃烧前捕集是指在碳燃料燃烧前,首先将其化学能从碳中转移出来,然后再将碳和携带能量的其他物质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碳在燃烧利用前进行捕集,主要应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能耗低,在效率以及污染物控制方面有很大潜力,但仍面临着投资成本太高、可靠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
基于丰富的矿场实验数据,杨涛介绍了二氧化碳封存的封存方式。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来说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两类。杨涛重点介绍了地质封存。地质封存是将超临界状态(气态及液态的混合体)的二氧化碳注入地质结构中,这些地质结构可以是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或气田用以驱油或驱气可以提高采收率;注入无法开采的煤矿可以驱出煤层气,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杨涛院士及其团队在地质封存方面建立了相关监测技术,为二氧化碳封存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杨涛介绍了其团队提出的二氧化碳注入监测技术、二氧化碳注入井设计等技术在斯莱普纳(Sleipner)项目中的工程应用情况。
报告结束后,杨涛就有关学术问题与师生进行了讨论。
杨涛,199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挪威能源巨头艾奎诺公司(原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杰出讲座专家,兼任《油藏评价与工程》(SPE期刊)、《石油科学与工程》(Elsevier期刊)编委,获SPE北海地区油藏工程技术奖、SPE杰出技术编辑奖、SPE杰出会员奖。杨涛于2020年当选为挪威工程院院士,成为该院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首位华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