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ip限制>
校属各单位:
2007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许多重大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当前学校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许多重大工作正在展开实施,需要把握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提高。现印发学校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望各单位进一步认真总结2007年工作,肯定成绩,找准差距,促进各项工作水平提高;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学校工作要点,根据本要点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全校要团结一致,创新思路,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委员会
二○○八年一月七日
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要点
学校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全校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学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许多重大工作取得新突破,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以“质量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加强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
2007年,学校结合本科评估后的整改工作,以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
生源质量再创新高。2007年录取本科生4911名,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5%,16个省市区录取平均分数线超过当地重点院校控制线30分以上。研究生招生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共录取博士生、硕士生1189名,录取工程硕士、高校教师545名。
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取得明显成效。3个专业入选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2个专业入选山东省品牌专业,3个专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本年度全国9个试点专业之一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继续落实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新增5门省级精品课程。完成“十一五”规划教材43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校级公开出版教材26部。建成电工电子学、化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图书、网络两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332万册。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中心和本科教学工作督导组,对全校本科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督导和监控。青岛校区通过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两校区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完善校院二级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校-院-导师三级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校成为首批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等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18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62项。大力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加大“三助”工作力度,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继续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达到18个。1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山东省2007年优秀学位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三大系统检索162篇,获山东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奖5项。
继续加强学生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学风建设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青年健身节、志愿服务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体育工作不断加强,男排在2007-2008全国大学生排球赛中进入前四名,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保证。“五大支持系统”扎实推进,对大学生的奖、助、贷等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214.6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发放勤工助学金110万元,国家助学贷款2923万元。国防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防生培养工作在全国国防生工作会议上树为典型,与军队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
成立教育发展中心,函授、网络教育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函授、网络教育全年招生2.2万余人,各类在籍生达到5.5万人。各类培训5000人次,国际合作教育200人。建成了1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1个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机制日趋完善,通过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巩固和拓宽就业渠道,形成了以国家四大石油公司为主的多元化就业市场。在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近90%,有585名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工作。
二、扎实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是我校发展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机遇,为扎实推进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学科规划和建设,制定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学科经费使用流程》等管理文件,着力推进建立“开放、共享、竞争、流动”的机制。目前平台建设已完成设备计划论证,论证设备总经费4040万元,已完成设备请购17件,投入经费2499万元,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引进、机制建设等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重点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5个国家重点学科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2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十一五”建设规划。结合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完成了“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调研及初步方案的制定。
三、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学校以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为依托,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支撑,加强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的两项科技成果“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层保护与改造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和“自振空化射流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纵向科研项目数量大幅度提升,争取纵向课题19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5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31项,比去年增加8项;国家“973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中15项为我校独立承担)。获省部级课题89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纵向课题中经费超百万元重大项目18项。横向科研市场继续拓展,签订技术合同412项,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项,超百万元项目15项。创新团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重质油高效转化的绿色化学与工程”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成为山东省10个优秀创新团队之一。重点研究机构建设取得新成果,“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我校第二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到位经费超过1.8亿元。全年申请专利32项,被SCI、EI、ISTP收录高水平论文369篇。文科科研稳步发展,积极申报上级项目,获批7项,获得各类厅局级社科奖励40多项,其中一等奖4项。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批新人迅速成长
学校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同时围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2007年新增教师93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后)65人。4人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增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建设团队2个。新增硕士生导师63名,导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进一步改善。出台《特聘教授管理办法》,2007年聘任兼职教授37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教师派出访学、培训力度,全年共有39位教师考取各类研究生,派出访团组13个,16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英语培训、4名教师赴英国培训。
五、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更加活跃,学校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按计划推进与中石油共建四个重点实验室项目,已经进入实验室装配阶段。积极推进与中海油在青岛共建重质油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召开中国石油大学理事会第五次理事长扩大会议,与四大石油公司商讨今后共建工作,探索联合加强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问题。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又与12家石油石化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合作企业总数达到27家。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克拉玛依园揭牌并投入运行。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首个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办学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全年接收捐赠33项,募集资金近300万元。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召开了首届校友工作研讨会,新成立广西校友分会。
国际合作办学迈出新步迈,派出本科生赴韩国、俄罗斯高校进行3+1学习。与英国联合培养油藏管理硕士项目完成第四期招生。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全俄地球物理研究院等4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油气田开发工程创新引智基地”被国家外专局列为“2008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2007年共聘请长期外籍语言教师19人,接待短期来校讲学外国专家197人次。留学生教育取得新发展,2007年招收各类外国留学生165人。
六、青岛校区运行平稳,办学效益进一步显现
2007年,青岛校区办学功能进一步完善,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办学优势进一步显现。确定了青岛校区建设总体规划,全年新增竣工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总竣工建筑面积近44万平方米,在建项目建筑面积44827平方米。进一步完善校区室外配套工程,新增道路面积96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3000平方米,第一运动场竣工并交付使用,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的体育馆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两校区办学平稳运行。青岛校区在保证教学、科研功能的前提下,在吸引和稳定人才、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应,成为学校加快事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有力依托。2007年在青岛校区成功举办一系列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
七、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上级精神,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改革,完成工资套改,实现了工资制度入轨,开始进入岗位设置及聘任阶段。加强政策导向,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规范人才引进程序,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保证了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二是财务工作继续坚持开源增收节支,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收入管理,整体收入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完善两校区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各自职责,保证了财务的良好运行;三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公用房资产的科学管理,严格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和验收程序,提高设备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圆满完成资产清查和资产核实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形成了有关部门协同工作的招标工作制度;五是强化后勤管理和服务,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节能效果显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伙食工作先进单位”和“山东省伙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青岛校区物业管理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全国物业管理优秀校区”评审,玉兰苑餐厅通过山东省A级餐厅验收。教职工住宅工作进展顺利,江山小区主体完工,已经进入整体装修阶段,石大花园开工建设,校内住房所有权证办理完成;六是校办产业改制与规范化建设工作基本结束,顺利完成经营性资产的划转,建立起了新型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校办产业进入健康、规范、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产业经营再上新台阶,全年各项收入突破50亿元。学校企业作为教学实习、科研中试基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接收学生5000多人,完成实习任务34万多学时。山东石大科技集团被评为“中国科技名牌500强”,石大胜华化工股份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出版社获批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石大恒业、石仪科技等企业规模效益持续增长,学校在胶南的科技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八、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事业发展得到坚强保障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一校两园”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认真总结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查摆问题和不足,理顺了党建工作脉络,强化了工作基础,制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级党组织任期目标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学校第十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促进学校工作”的预期目标;四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全校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提高全校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政治业务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组织各二级单位和部门作风建设民主测评,召开校、处两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有力地加强了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作风建设;五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以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严格履行纪检、监察、审计、督察评价等各项监督职能;六是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注重发挥教代会参政议政、民主管理的职能,强化教代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建立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七是扎实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以强化学生党建质量工程建设为目的,组织召开学生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并配套建立了二级党委定期研究学生党建制度、党的基本知识测试制度和入党材料抽检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确保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八是继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谐,学校再次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九是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很好地发挥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十是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使老同志安度晚年,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内涵提高的思想,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任务,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提升学科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立足创新,强化管理,发挥两校区办学优势,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质量工程”的实施为重大契机,切实将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保持和强化我校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品牌。
本科教学要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巩固本科评估成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二是以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探索专业复合的有效模式,加大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三是继续实施品牌战略,调整专业结构,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新办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促进课程、教材建设再上新水平;五是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是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研究生“三助”工作,继续开展研究生创新工程,加强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培育;加大与企业联合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力度,进一步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功能,强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青岛校区的优势,加强区域校际间的研究生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突出应用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充分考虑两校区办学形势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共青团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一是继续做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引导大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二是继续完善“五大支持系统”,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六大活动平台(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青年健身节、思美节、社团文化节、志愿服务节)和六大工作体系(思想素质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拓展体系、校园文化熏陶体系、社会实践锤炼体系、青年成才服务体系、组织建设创优体系)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四是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和群众体育工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五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学生工作六项作业规范,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优和激励机制;六是加强学生工作研究,尤其是对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促进学生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努力做好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全校上下要高度关心就业,真正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一方面,不断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使毕业生就业流向更加合理,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校院两级机制,促进就业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同时,注重服务引导并重,全面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积极主动出击,确保就业市场稳固和不断扩大。
二、全面落实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任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学校实力的体现,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2008年,我们要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实力: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质量地完成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二是在平台建设上,要从队伍建设、岗位职责确定、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行“开放、共享、竞争、流动”的运行机制,严格各项管理和运行,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特色与水平,努力实现科研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三是结合平台建设,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落实好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同时,重视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的建设,积极开展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培育;四是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博士点,力争取得新突破。
三、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研实力
2008年科研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大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的组织、申报、落实力度,争取新的突破。继续做好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申报和跟踪工作,争取在承担项目数量和经费额上有更大的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大与石油石化企业及地方的科技合作力度,落实好科技合作协议;四是抓好上级重点研究机构的申报、考评、立项、建设工作,争取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有新的进展,同时加强对在建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五是继续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学术交流活动,繁荣校园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校影响;六是深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建好克拉玛依分园,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确保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四、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好培养和引进工作。充分利用青岛校区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吸纳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人才质量,改善学缘结构。大力推进机制建设,支持创新团队发展,从人事制度、科技政策、资源利用等方面保障高水平科研队伍的发展。通过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稳定和汇聚人才。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国内外培养和培训力度,做好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工作,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深造,做好新增教师的入校教育。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智力资源,切实发挥院士、特聘教授的引领作用,带动队伍建设。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评价及考核机制,努力营造适合优秀人才和群体干事创业、健康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学术环境。
五、加快青岛校区建设,做好两校区办学规划与布局
2008年,要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继续抓好青岛校区的各项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条件,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加紧推进青岛校区校园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青岛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建校50多年来形成的精神传统在青岛校区得以延续和发扬。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两校区办学规划与布局工作,实现两校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争取最大办学效益。稳妥地做好教职工入住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及时完善两校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两校区的平稳运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六、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合作与交流的力度,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办学理念,积极开发新的合作领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二是全面落实“111”引智计划,促进优势学科逐步向国际化迈进,具体落实5个国家重点学科与国际一流同类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三是留学生工作在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质量和层次的提高,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四是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外交流和互换培养的领域,推进开放办学;五是结合55周年校庆工作,组织举办好“国际能源论坛”等国际学术活动,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
在国内合作方面,一是切实发挥中国石油大学理事会、学校董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催生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牢固确立学校在石油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服务赢得石油行业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二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多方共建的良好格局,结合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认真做好与中石油的共建项目,落实与中海油的共建项目,筹划争取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新的共建项目。主动参与山东省的各项发展战略,落实“贡献山东实施计划”,争取山东省和青岛市更大力度的共建支持;三是不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落实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协议,继续加大宣传、联系和走访力度,扩大全面合作范围,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四是进一步密切油地校关系,推动与胜利油田、东营市、青岛市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学校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五是加大校际合作力度,积极开展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在学生培养、科研合作、教师进修等方面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七、积极推进制度建设与机制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总体目标,开展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民主集中制,完善学校决策机制。理顺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强化学术管理,落实教授治学,改组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改革基层学术组织,探索组建以学科或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为核心的开放式研究机构。
以完善两校区管理与运行机制和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为重点,进一步理顺从学校到部处、学院等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改革完善各项具体工作的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一是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确保两校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完善两校区财务核算的有关运行办法;三是大力推进大型资产设备及公共资源的共享利用,健全资产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制度、投入产出评价制度和岗位效能评估制度;四是积极探索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逐步建立健全招标项目管理制度;五是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体制、强化管理,创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适合学校发展的后勤工作模式。
稳妥有序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各级岗位设置与评聘工作,规范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完善人事评价及考核机制。
继续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油头化身”战略的实施,搭建科技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校办产业的教学实习、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功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的目标,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继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一校两园”建设
2008年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有9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贯彻“双目标管理”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党务+政务”、“行政+思政”的工作理念,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好第十次党代会,做好新一届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大力倡导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风气;四是继续深入推进“一校两园”建设,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五是完善两校区办学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六是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加大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宣传力度,继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七是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八是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做好统战、工会工作,增强学校凝聚力;九是落实待遇,强化服务,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使老同志安度晚年,老有所为。
九、办好55周年校庆,促进学校发展
2008年,我校将迎来建校55周年校庆。这次校庆是在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紧张推进和东营、青岛两校区建设发展更加完善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重要活动。我们要本着“俭朴、热烈、和谐、务实”的原则,办好55周年校庆,达到展示成果、弘扬精神、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55周年校庆既是对办学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学校未来的展望。要通过校庆活动,振奋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还要通过校庆活动,加强学校与广大校友、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2008年是学校新的发展阶段中非常关键的一年,学校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许多重大工作需要我们加倍努力高质量地完成。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继续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正视困难,团结奉献,圆满完成2008年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学校向着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