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至14日,山东省材料大会(2019)暨院士专家新区行活动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众多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省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搭建科技平台,助力新区科技创新。会议共收到报告论文50个,征集技术需求、项目需求30项,发表高校技术成果124项。
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材料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操应长、山东省材料学会理事长吕宇鹏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探讨合作,为山东省及西海岸新区材料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曹春晓做了题为《钛与航空发电机》的学术报告。“航空发动机是高科技的结晶,制造难度很大,其制造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曹春晓带领会场代表回顾了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历史,追溯了钛与航空发电机间“良缘”的渊源。“我们国家第一台装有TC4钛合金转子零件的涡喷发动机是在1966年成功地通过地面台架长期试车的,我本人就是项目的负责人,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用钛的第一页历史就从这时候开始。” 曹春晓不无激动地表示,自1956年来,自己也与钛、与航空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60多年来,曹春晓坚守初心,将青春贡献给了我国的材料科学研究事业,他的热情也感染了在场的代表,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随后,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军,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教授侯剑辉,台湾知识创新学会理事长、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张守进等9名专家分别作了《先进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特性及缺陷控制》、《高性能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氧化稼系列材料与器件》等大会主题报告。
此次大会另设山东省高校材料学科论坛、表面工程及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四个分会场,为全省的材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自由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通过学术交流、技术洽谈以及产品集中展示,展现了我省在新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了一个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将会进一步促进材料学科教学及产学研结合发展,极大地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地方科技的发展。
半岛网(2019年10月14日)
相关链接:
半岛网:山东省材料大会在中石大举办,院士专家共话材料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