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阶段主要依靠地层自身能量驱动石油在地下的流动;随着底层能量的降低,需要在地面向油层注水(或气体等)将石油驱出,成为二次采油。当前,我国多数油田已处于二次采油的后期,每百吨采出液体中有近90吨水,一台抽油机一年近20万度电消耗在抽水上。而且,油田采出液的含水在不断上升,如何降低采出液含水和采出仍留在地下的近70%的石油,是摆在石油人面前的艰巨任务。
进行三次采油、提高油田采收率是石油人提出的响亮口号。三次采油是指通过向地下注入化学物质驱出原油的采油方法。我国是世界上三次采油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三次采油增产的油量已占到我国石油产量的6%,且逐年上升。因此,进行三次采油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衰老速度、维持我国原油稳产、减少我国对国外原油依赖程度的战略要求。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项目负责人张贵才说,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适合聚合物驱的油田越来越少。95%以上不适合聚合物驱的油田如何三次采油?如何提高采收率?目前有两个可行的方向,一是通过改进聚合物提高其耐盐耐温性能,扩大聚合物驱的应用范围;二是发展以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复合驱油体系,这一个方向的基础是开发耐温耐盐、廉价的优质表面活性剂。
课题一:调剖堵水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调剖堵水是通过向地层注入化学药剂堵塞高含水油层中水流通道,迫使水进入高含油地层,提高水驱油效率的一种方法。三次采油过程中,调剖堵水也是提高化学驱油剂驱油效率的主要手段,正如石油界的前辈所说,“调剖堵水是三次采油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调剖堵水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三次采油的效果。
课题研究开发了新型堵水剂产品、改进完善了已有产品,形成了堵水剂系列,基本满足了我国各类型油藏调剖堵水的需要;以系列堵水剂为基础研究完成了多项综合配套技术,解决了我国各类型油藏调剖堵水的设计和施工问题;建成了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全面满足各类调剖堵水剂的生产。专家点评:
课题组通过对调剖堵水剂的研究、归类和完善,形成了5类28个调剖堵水剂产品的制备技术;针对调剖堵水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油田调剖堵水急需的决策等相关新技术。课题组以11项专利产品和技术为基础,形成了高技术含量的调剖堵水综合配套技术。通过5个油田120井次的现场试验表明,应用课题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后,调剖堵水平均单井增产原油由300吨左右提高到814吨,较大提升了我国调剖堵水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课题二:研发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聚合物
开展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水溶性聚合物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可解决聚丙烯酰胺的耐温耐盐性能差的缺点,为高温和高矿化度油藏的聚合物驱技术提供性能优异的聚合物,从而扩大聚合物驱油技术的使用范围,为三次采油提供性能优良、适用范围广的驱油剂。可为油田的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这对我国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聚合物的研制与开发一直受到国内外石油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多家单位相继开展了研究,但迄今尚未得到实际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油田注聚驱油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聚合物使用标准要求苛刻,除了对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有要求外,还有溶解速度、不溶物含量和过滤比等指标。仅对溶解速度和过滤比这两个指标,目前国内外开发的耐温耐盐聚合物达标的寥寥无几。因此,如何综合协调聚合物的溶解速度、过滤比、聚合物成本及耐温耐盐性能各项指标是耐温耐盐聚合物推广应用的关键之所在。
本课题合成了具有高效缔合能力而且水溶性较好的单体,通过进一步优化原料配比,最终得到了水溶性、耐盐能力兼优的聚合物产品。成果解决了阻碍疏水缔合型耐温耐盐聚合物在三次采油中应用的技术难题。专家点评:
课题组针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对聚合物性能的要求,解决了新型耐温耐盐功能单体合成、耐温耐盐聚合物分子结构控制、耐温耐盐聚合物综合性能调控等4项关键技术。他们采用耐温耐盐改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微乳液共聚的方法,通过控制聚合物分子量、改性单体链节结构分布等参数调整、改善聚合、水解等工艺,解决了由于溶解性能不达标、缔合浓度低等困扰疏水缔合型耐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应用的技术难题,成功制备出了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聚合物。该聚合物可用矿化度小于4万的污水配制,耐温达到了110℃。产品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课题三:研发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
课题以提高我国油田化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目标,通过对耐温耐盐和廉价表面活性剂的产业化开发,强化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油气田开发及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对表面活性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能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使用,即苛刻条件下应用的表面活性剂;另一方面,需要表面活性剂的成本低廉,经济高效。
通过该课题的攻关,研究出了烷基聚氧乙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合理的工业化生产路线与生产条件。产品耐温性超过200℃,耐盐能力超过250000mg/L,抗钙、镁能力超过10000mg/L,界面活性高。开发的高效廉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体系,其成本低廉、超低界面张力范围广、对稠油提高采收率幅度大。上述两项产业化技术均填补了国内空白,较大提升了我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专家点评:
课题组开发的烷基聚氧乙烯磺酸盐和廉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体系经先导性驱油试验证明,两种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专利产品能较好适应我国东部油田油藏条件,这对我国以表面活性剂为基础的复合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将在今后油田提高采收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攻关动态
发布者:科学技术攻关网站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31日
“大型铜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该项目针对铜陵凤凰山铜矿区及其外围新屋里岩体深部构造地球物理研究揭示了深部岩石的物性差异,可作为找矿预测研究的参考依据。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可获得最新的找矿线索,预测新靶区。新的异常区与原研究区的异常体和已知矿体联成一体,预计铜资源量可达50万吨以上;康家湾矿区(南部)三个铅锌矿体预计金属量达60多万吨,银储量1000吨;山东招远金矿辛庄矿区出现两个金储量达到50吨的含矿品位。
“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该成果经施工和试采,采切比为610立方米/万吨,比考核指标降低10%,与原初步设计相比有所改善;进行了砂仓底伸式搅拌放砂技术半工业试验。
该技术简化或改进矿山充填生产工艺为我国独创,使我国矿业充填料制备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改善了井下通风环境;为国内深井开采通风降温技术提出有效途径;建立反应冬瓜山矿床各种复杂地质现象及冬瓜山矿床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中国科技信息网200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