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对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的2005级本科生赵积臣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所在的院校经过研究,把该院为2005级新生申请的两个勤工俭学名额中的一个给了他。不久,他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也获得了批准。同时他还获得了2005年的国家奖学金。这一切让赵积臣感动不已,他激动地表示:“妹妹为我争取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学院和老师的帮助给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苦难中走出的大学生
赵积臣来自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崔寨镇张仙村的一个苦难家庭。母亲是聋哑人,1980年,父亲又遭遇车祸左眼失明、左胳膊神经坏死,丧失了劳动能力,本来就够艰难的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早品尝到生活艰辛的赵积臣从小学习就特别勤奋,成绩也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9年,赵积臣以全县23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济阳十中尖子班。那天他把录取通知书递给父亲时,看到父亲的眼里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充满了哀愁——敏感的兄妹俩明白,家里实在无力供他们两个上学了。第二天,兄妹俩不约而同地向父亲提出退学。“哥哥成绩比我好,我不上了!”妹妹赵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是哥哥,我供你上学!”赵积臣死活不同意妹妹退学。最后,妹妹赵云出了个主意:抓阄!谁抓到“上学”的阄谁就必须去上学。谁知,赵云在两个阄上写的都是“上学”二字,不过赵积臣抓了之后她把另一个纸团偷偷撕掉了。哥哥赵积臣可以继续上学了,妹妹赵云却抱着书包哭了整整一宿。
妹妹的退学使得赵积臣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2002年,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济阳县重点中学———济阳一中的尖子班。在三年中,赵积臣常常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才离开。在生活上他更是非常节俭,三年里,5角钱一份的菜他只买过几次,因为那对他来说太昂贵、太奢侈了。凭着不懈的努力,2005年,赵积臣以理科625分的优异成绩走进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大门。
妹妹踏上拾荒路
提到为自己而退学的妹妹,提到妹妹为自己考大学所做出的牺牲,赵积臣动情不已,他告诉记者:“妹妹对我恩重如山,她的情我一生都还不完。”
俗话说,祸不单行。妹妹赵云刚辍学时曾利用家里破旧的小南屋开了个小卖部,以勉强应付家里的支出和赵积臣的学费。一天夜里,靠在墙上的货架突然倒了,把所有的货物砸在了里面,小卖部从此垮了。
2002年夏天,赵积臣家最值钱的财产老母牛又被偷走,只剩下两只嗷嗷待哺的小牛犊。就在那年秋天,赵积臣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济阳县重点高中。学费、生活费怎么办?原本困窘的赵家一下子又跌入了低谷,一筹莫展的赵云愁得落泪。后来,赵云听说村里的一位婶婶在20里外的垃圾场拾废品,并且“能挣点钱”。“脏、累、臭我都不怕,只要能给家里挣点钱就行”。从此,年仅13岁的小赵云踏上了拾废品的漫漫长路。
拾废品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垃圾的腐臭味让人难以忍受,再加上垃圾场距离张仙村有20多里路,村里一些曾经捡过废品的村民都没能坚持多久,可是赵云硬是坚持了三年。为了多挣点钱,每天凌晨3点,赵云就带上馒头从家里出发,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此时家里还有一大堆家务在等着她。艰辛的奔波让小赵云每天都处在极度的疲劳中。有时候,她骑着自行车就打起盹来,不是骑到庄稼地里就是撞到了树上。一年四季,馒头、咸菜、白开水是她一成不变的“食谱”,有时带的馒头不够吃,她就从垃圾堆里捡些稍微干净些的馒头垫垫。刚开始那两年村里没有修路,出村五六里路后就“无路可走”了,赵云只能推着自行车在田野里找路走,遇上雨雪天摔跟头更是家常便饭。就这样,除了十几天的麦收、秋收时间外,赵云每年有300多天呆在又脏又臭的垃圾场里,除了支付赵积臣的学费和家里的支出,她还为哥哥攒下了一年多的大学学费。
贫困学子频受关爱
赵积臣和赵云兄妹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深深感动了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的广大师生。从一入学报到,赵积臣就一直被浓浓的温情所包围。
9月5日,和父亲、堂哥一起赶到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的赵积臣一到迎新现场就受到了热情接待,青年志愿者领着他办理了各种手续,辅导员祝德显帮助赵积臣提着行李来到了学生公寓,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赵积臣: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贫困作为负担而一蹶不振。当天晚上,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万春也一再表示,赵积臣兄妹俩患难与共、顽强拼搏、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校有着完善的贫困学生的帮扶救助体系,学院将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帮助赵积臣完成助学贷款的申请,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优先为他安排勤工助学岗位,从而帮助赵积臣顺利完成学业。
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赵积臣如今不仅得到了勤工助学岗位,而且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也获得了批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11月1日,记者再次拨通了赵积臣的辅导员祝德显的电话,他告诉记者,赵积臣入学以来学习一直非常勤奋刻苦,其他表现也一直很好,看得出家境的贫寒并没有把他压倒,他反而从中汲取了不断进取的动力。
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这个出自贫寒之家的坚强自信的大男孩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
【黄河口晚刊2005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