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石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石大 > 正文
【神州学人】山红红,万绿丛中一点红
发布时间:2008-03-24 08:03:15点击数: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山红红,汉族,1959年生,河南郑州人。1982年获华东石油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获华东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艺博士学位。1999年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化工系做访问教授。2005年7月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至今。

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0多篇,获准专利4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

2002年荣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

人生美好,但不一定完美,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没有羁绊。她,在钟爱的事业中诠释着人生的真实,以生动的人生丰富着事业的内涵,虽然为事业她有太多的付出——亲情、天伦之乐,甚至必须用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各种压力……但是,她还是满怀信心和希望,执着并快乐地前行。

校长是一校之长。但是,校长,有各种当法,有各样风格。她,以这样的风格,当着这样的校长。她是今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学子崇敬的偶像,在该校萃园BBS网站上,学生们由衷地喊出了“山校长,我们爱你!”这心声里是她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

她,同样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只不过是将时代的先进理念、进取精神融进了自己的头脑。她,就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目前惟一的女校长,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4年校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山红红。在教育部直属大学校长的合影中,其他校长都是男性,她站在第一排,是最弱小又是最显眼的一位。

让我们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石大(华东)],走进山红红的世界。

在1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她,一如办公室的简朴:短发,戴眼镜,服饰平平淡淡,不饰修饰,讲话热烈而坦诚,透着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路。一位质朴的女性,她以自己深厚的学识功底、人格魅力、务实精神,赢得了师生的喜爱和信赖!

她是这所学校培养起来的,从上学到工作,从助教到教授,从学院领导到学校领导,一步步走上来。她了解并努力学习着她的前任们。作为一校之长,“我的信心来自石大(华东)的光荣传统和前任的榜样,以及他们打下的这么好的基础。”

2005年山红红当校长后,很多人等着她的“三把火”,而她说:“很多工作都是有连续性的,在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评估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针对评估组专家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落实”。她还说:“每一位校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做校长不能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要依靠领导班子集体,依靠师生,至于我自己,则要竭尽全力,把一个校长应该做的做好,做一个称职的校长。”一次评估,似乎给她上了一堂课:“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了‘校长’二字的分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由此带来的挑战。山红红形象地描绘:“学校经过了长期的办学积累和探索,现在的爬坡、跨越是最关键的,上去了就是提升,就有了新的起点,否则就只能在低谷徘徊,所以现在学校需要冲刺,校长的角色就是带领大家冲刺的先头兵。”

如何引领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山红红认为:“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同时要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她提出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理念”。她认为这是学校办学应该始终抓住的命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内核,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台,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落脚点,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形成先进的科研方向;以教学为科研奠定基础,又以科研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依托……

思想和目标是不能分割的。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和所承载的使命,山红红提出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必须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扎实的基础,包括石油学科在国内的领先优势、产学研结合的有利条件、研究生院的发展、解决石油科技重大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等等;从学校使命来讲,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在提高石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石油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学校应该大有作为。”“当然,我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必须立足于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那就是石油特色,要真正使石油学科达到世界先进乃至一流水平,培养引领石油工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按照这样的思路,石大(华东)未来的发展找准了主旋律,学校发展的潜力也开始显现出来。

2006年初,石大(华东)的博士点由两年前的22个增至32个,硕士点由两年前的47个增至99个。2006年取得和落实重点、重大科研项目184项,其中获“863”、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3项,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初,学校的5个国家重点学科顺利通过了评估,石油学科的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山红红说:“这是前人耕耘,后人收获。这是前任领导,乃至50多年来石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面对东营和青岛两校区协调发展的大课题,山校长清楚地认识到,两校区办学不是简单地分割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立足学校现实情况,又要看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综合处理好学科专业布局、管理机制、人员安置、周边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妥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为此她主动吸收全校各方面的意见,对两校区的重大工作安排采取积极推进又保持稳妥的做法,保证了两校区办学的平稳进行。

谈到学校管理,山校长不无感慨地说:“在我们的大学中,校长是一个大管家,再超脱的校长也不可能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学校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这与我们大学的不断发展和当前所处的特定阶段有关,我非常希望通过现在的‘管’实现将来的‘不管’,这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必须尽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为了石大(华东)今后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凝聚,近两年山红红四处奔波,筹划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的社会服务项目,争取到了国家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和山东省的许多政策和实质支持,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与20多个企业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与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合作关系,突出了学校的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为学校办学开辟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性格的形成和他成长的环境绝对有紧密的关系。父母、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所创造的氛围塑造着一个人。当然,这并不是一切。

就像很多人讲述小时候的趣事一样,山红红自己也感觉它有趣而值得回忆,“出生后,父母到派出所上户口时还没有给我起名字,户籍警听说是个女孩子,随口说了一句,就叫红红吧!”

于是,这一极富中国元素的重叠的“红”成了她的符号。名字是个符号,如果说这个符号为她带来什么好运,未免有迷信之嫌,但是“常常让人多一些注意。”她笑着解释着。

山红红曾多次听到过“头顶天山鹅毛雪,面迎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的石油工人之歌;那些战天斗地,将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整个生命献给了祖国石油事业的英雄人物,曾撩拨起多少人的青春梦想!她和中国石油的缘分从此结下,她的理想也从这里起飞……她的人生、爱情、家庭、事业从此展开。诸如空气、土地那样平淡、自然,仿佛她的生活、事业之路是与生俱来的。

她来自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普通工人,聪明,执著,做事情认真,工作出色,在工厂里属技术特别高的。在忽视文化的年代,父亲那么渴望的大学梦最终没有圆上。个人的梦想化作对女儿的教育期待中。“自强,自立,要干大事”的观念,点点滴滴融进了红红的血液,并成为她今天的教育理念。在石大(华东)的研究生毕业生典礼上,她对学生今后的希望核心就是“自强”二字。

1977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志愿时,山红红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心要到油田干一番事业,了解到山东东营有大油田,还有一所大学。于是各自瞒着父母报考了当时的华东石油学院。“那时侯对石油完全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宣传画上,站在高高钻塔上飒爽英姿的女钻探工曾深深吸引着她,当然,对石油行业的艰苦也了解一些。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才“通知” 父母,他们开始有些反对,希望她报考师范类院校,但是知道她的脾气,就没有再坚持。那是父母第一次领略了她的个性。

“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条件很恶劣:‘学校’周围荒芜一片,住的是土坯房……”

她毕竟还是来自河南郑州市里的女孩子呀!想像中的高等学府在哪里?“同学中开始最积极的一个,最先后悔了。最终,要走的还是走了。我当时想,自己作了这个选择,就好好学习吧,学成之后肯定能为国家做贡献!这个目标一直很明确。”回忆这些往事时,山红红很认真。

“4年的大学生活,她很低调。连一场电影也不看,只知道拼命学习。”她当时的同学回忆说。

“石油行业是个男性居多的行业,可是,无论做实验,搬器械,跑油田,山红红的泼辣劲头和男性没有任何区别,也从没有要求过任何照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访问学者时,为了完成焦化反应过程的研究,了解它的反应规律,取得连续的试验数据,她几乎天天一个人泡在实验室里,一个人把笨重的反应器搬上搬下,外国人都对她翘起大拇指!”了解她的同事这样讲述她。

“当时为了完成‘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设计’项目,她走访调研了全国许多油田和炼油企业,它们大都在偏远地区,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她照样完成她的任务。”“毕业后她被留校,特别是当了讲师、副教授之后,她全身心地扑在教学科研上,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任的人。”她的大学学弟、与她多年共事、现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的杨朝合教授说。

“我们以她的工作态度为榜样。”

“我们记住了她的话:心怀感恩,担承责任,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校园里那些充满青春朝气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山红红解释说,这四句话的核心是:“感恩”。她教导学生首先要感恩国家,其次要感恩社会和人民,还要感恩父母、家人……

“山校长对待我们,从开题到修改论文,从学习到个人生活,关心无微不至……她当校长很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她必定对我们进行悉心的指导……”了解自己导师的研究生们激动地讲述着山教授的故事。

杨辉老师念念不忘的是,“我的妻子是个工人,那年国庆节,她来看远在青岛校区工作的我,山校长得知后,带来自己的家人,和我、我妻子一起吃的团圆饭……”在讲述这段往事时,杨老师眼角湿润了。

你怎样看待女性当校长?

面对这一问题,山红红说:“从我自身来讲,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有一种对家庭、对孩子、对丈夫不可推卸的责任,或者说是应尽的义务。我是这样处理这种关系的:有工作的时候要牺牲家庭,但是回到家的时候,我会利用一切时间,为家庭、为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做一些家务和辅导孩子学习。所以有些朋友到我家,看到我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还能做一些很琐碎的家务,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觉得到家以后自己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就是一个妻子,就是一个母亲,就是对家庭负责的一个主人。”“性别对于做好大学校长没有多大影响,一般来说,女性搞事业的优点是责任心强,而且特别执著,缺点是家庭拖累较多,当然也因人而异。”

“当工作和家庭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的一定首先是工作。” 最了解她的学生们如是说。

一边是一校之长,丝毫不能懈怠的校长工作;一边是女儿、妻子、母亲的多重角色,如果沿着一个人跋涉的轨迹去寻找她的生命过程,那是极难的。人生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山红红基本属于没有“家庭拖累”的人。丈夫乐观、豪爽,留校后一直做行政工作,主管一个部门工作也很忙。有段时间,他得了腰病,病得很厉害,几乎瘫在床上。他对待疾病如同对待科研,自己研究琢磨了一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偏方,并戏称“赵氏疗法”。有这样的妻子,让他学会了“自己的困难自己去克服,家务尽量多帮她分担。给女儿妞妞梳的小辫子不亚于她妈妈。”他这样“调侃”着。既当爹又当娘,虽然这样,他仍然默默地支持妻子的事业。这种大度与谅解也使她分外感动。

山红红也有没主意的时候,那一年从学院院长走向学校领导班子岗位时,她就做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她说:“从学术到行政,从学院到学校,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反差,一方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需要,一方是学术事业的需要,要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就必然大量放弃已经有所成就的学术工作。”为此她曾经陷于深深的思想矛盾,但最终还是服从大局做出了后来的选择。

“选择的过程也不是全无好处,正是在这个权衡过程中使我加深了对学校工作的思考,做出了对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准备”。看来,拿不定的主意是关系学校的大事,而非个人之事!

伟大的人格力量是超越性别的,有了这种意识,女性才能更开放,更自由更富有生命力。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生存环境、文化空间、竞争条件几乎是等同的。当然,女性在人生角色中紧张、焦虑、疲惫与烦恼可能会更多一层。但是衡量一个人在岗位上是否称职往往是无性别的。

海明威说过:“浮出海面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而巨大的冰山却在海水下面。”

山红红以一位女性的独有方式与风格,管理着一所现代大学。(文/白瑜;摄/高海涛)


【 作者:神州学人:白瑜 来自:  责任编辑:刘积舜 审核:】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