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刁海燕)9月30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的国际高等教育与能源学术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赫里欧·瓦特大学、法国能源研究院、美国嘉吉尔能源公司、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科院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破解能源危机的途径、能源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
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全球经济出现的新不确定因素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对象,因此,如何促进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越来越高的石油价格、全球能源安全问题、市场上大量新技术的涌入,为生物燃料的使用提供了大量机会。”与会专家表示。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北京油化纵横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兴富指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和缓解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丰富、技术成熟,发展潜力巨大,在生物质造乙醇、生物质柴油、生物质气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定规模。
“目前的问题不再是可再生能源能否在当今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而是我们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清楚地明白它与经济、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关系。”美国嘉吉尔公司副总裁穆拉里说。他表示,作为一个全球性社会,我们的行动将决定生物燃料能否对我们的未来产生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对生物燃料的消极作用进行检查,以防止生物燃料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构成更大的威胁。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罗兰德·豪恩,英国赫里欧·瓦特大学副校长安迪·沃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李庆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山红红等专家则认为,全球能源问题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知识、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和区域创新的骨干力量,高校应在增强国家竞争力,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瓶颈制约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豪恩指出,我们已经开采出第一个万亿桶石油,开采第二个、第三个万亿桶石油的关键就是更先进的技术,其中,提高采收率是重要的环节。而未来,非常规能源,如油砂、油页岩等则是我们开发的重点。鉴于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行业人才培养应重视基本概念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拓展学生的外语知识,不要过分进行专业化教育。此外,还应涉及一些可替换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使其由石油工程师和地质科学家成为能源专家。
法国石油研究院毕诺依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教授等专家还就地下油藏管理与监控、海洋能源开发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会议同时认为,促进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是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解决好能源问题越来越有赖于加强国际合作。